构建在G20框架下三菱集体能源安全机制,是中国应对全球能源变局三菱PLC外部努力,而要为中国三菱PLC能源安全再加码,立足国内、力争能源独立则不可偏废。能源安全概念的由来,与石油危机有关。1974年11月,国际能源署(IEA)在石油危机中成立,提出“以稳定原油供应和合理价格”为中心的能源安全概念。
而在当下中国,能源安全并非石油这般简单。2012年1月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说,“必须要增强忧患意识;维护13亿人口能源资源永续利用,是永恒的忧患”。
中国的能源资源条件,为典型的“富煤、缺油、少气”。对此,2005年12月27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有关能源形势与能源安全问题的报告中,提到“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十六字方针。
这一系列方针,在2007年的《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中再次得到体现。
目前,《中国能源“十二五”规划》尚未出台;而现在看,针对中国资源禀赋和现实国情制定的十六字方针,并不过时。
“煤老大”与“硬缺电”
2012年3月2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接近能源局的专业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该规划的草案早已成型,但内部争议较为激烈,修改频频,导致现在才出台。
《规划》提出,“十二五”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我国煤炭生产能力达到41亿吨/年,形成10个亿吨级、10个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
在“十一五”末的2010年,煤炭产量达53.3亿吨标准煤,比2005年增加9.5亿吨,其中,中国占这一增量的74.7%。
煤炭是中国的主体能源,在一次能源结构中占70%左右。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煤老大”主体能源地位不会改变。
中国生产的煤炭,一半用于火力发电。在火电总装机占全国70%、发电量占80%的情况下,怎么评价煤炭对中国能源安全的作用,都不过分。 “2012年,煤炭供应没有问题”。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有关人士对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全国生产供应能力远期看也没有问题,“需要担心的反倒是煤炭过剩”。
中国煤协解释说,中国用煤峰期的供应紧张,并非因为缺煤,而是因西北地区、尤其是晋陕蒙等地的煤炭产量过于集中,交通运输瓶颈制约所致。
“比如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整合前产6亿多吨煤,现在整合完后,能产8亿多吨。”中国煤协有关人士说,今后数年,随着产能释放,中国煤炭产量还会稳步增加。
多年来,中国电力[1.80 9.76%]体制改革进展缓慢,电价市场化机制尚未建立,导致煤电之争日益白热化,政府对煤炭市场的干预力度不得不不断加大。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中电国际董事长李小琳表示,由于煤价连续上涨,火电亏损严重,发电积极性受挫,“硬缺电”态势开始显现,国家中长期电力保障堪忧。
中电联出具的材料显示,我国火电投资规模在2005年为2271亿元,2008年降至1679亿元,降幅为21.99%;2011年再降至历史低位1054亿元。
2011年,缺电一度席卷全国,已经成为中国能源安全隐患。业内估计,今夏的中国电力缺口,可能达到4000-5000万千瓦。中电联统计部主任薛静认为,火电新增规模大幅减小
、投资下降过快,因发电能力不足而造成的“硬缺电”现象,在所难免。采访中,多位专家认为,必须尽快推进中国电力体制改革,实现电价市场化,使得燃料成本得以顺利疏导。
然而,要维持煤电的中国能源老大地位,环境问题目前又成为制约。比如煤炭,大规模开采引发的水资源破坏、瓦斯排放、煤矸石堆存、地表沉陷等,对矿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煤炭燃烧还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使得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巨大。
2012年1月1日,新修订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开始实施。与2003年旧标准相比,新标准大幅收紧了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烟尘的排放限值。
按环保部官员的公开说法,这一新标准中的每个控制限值均有对应的成熟、可靠的控制技术;火电行业虽然需要增加环保投入,但总体而言,产生的减排和环境效益与企业的投资强度相比,达标成本处在合理水平。
不料,新标准施行3个月以来,中国火电行业叫苦连天。煤电价格倒挂已使火电企业大面积亏损;新的环保标准在他们看来是雪上加霜。
大唐集团总经理翟若愚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表示,如果要达到新环保要求,中国现役煤电机组中约94%的机组需要进行除尘器改造,80%的机组需要进行脱硫改造,90%的机组需要进行脱硝改造。
“十二五”期间,发电企业在这方面的一次性投资费用需要达到2000~2500亿元,每年增加的运行费用约900亿—1100亿元。翟若愚说,“发电企业要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恐怕力不从心”。
中电联秘书长王志轩公开撰文称,新标准过于严格,并不合理。“过的环保要求只能使火电企业倒闭或者造假”。
中电联初步测算估计,按照新标准,需要完成环保设施改造的煤电机组共约6亿多千瓦,要在2年半的时间内实现达标排放几乎不可能。
火电行业的表态,令环保部门压力骤增。
在中国,火力发电所用原煤过煤炭总消耗量的1/2,排放的二氧化硫占全国总排放量大约1/2,其它如烟尘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所占比重也较。火电行业的节能减排成效,直接影响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能否完成。
回归传统能源?
今年两会,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2年要“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传统能源清洁效利用,安全效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水电,加快页岩气勘查、开发攻关,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加强能源通道建设,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报告中的非化石能源,并未提到近年来一度风光无限的光伏、风电,而是强调核电和水电。
事实上,中国的光伏和风电产业,眼下并不“开心”。
目前,新能源已成为产能过剩治理的重点目标;风电和多晶硅生产设备已从“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中删除。
新能源阶段性退潮,是前期极度膨胀导致产能过剩埋下的苦果,缺少了有效市场支撑,一哄而上吹起的新能源“麻烦缠身”。
国内风机整机制造商,目前达80家,风叶、塔筒制造商100多家,每年产能过3000万KW,三倍于年装机量;多晶硅项目遍布全国,已建和在建的项目年总产能将达17万吨,过当前全球销量的2倍。
产能过剩成定局,洗牌已经开始。
新能源的软肋,在于成本过,主要依靠政府补贴维持简单再生产。其适度降温,回归经济的清洁能源水电和核电,回归以清洁煤为基础的火电,越来越成为业界共识。
目前,回归传统能源、挖掘更多的增长潜力,是当下维护能源安全的权宜之计。从政府的举措看,目前已经显露出明显的转向迹象,冰封数年的水电项目审批正在重启。
“十一五”期间,中国水电[4.20 -0.71% 股吧 研报]一度被妖魔化,曾有环保官员宣称其比火电污染还要严重;而如今,我国水电建设的形势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国家全面加速了水电项目的审批。未来5年,中国水电将开工建设1.6亿千瓦。
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即将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将有过60个的重点水电站开工建设。
进入2012年,随着政策上的逐渐走强,核电新建项目审批的重启声也日渐亢。
2012年2月以来,整个核电行业发展的利好不断。据一位接近国家核安全局的人士透露,在2月中旬的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之前由环保部讨论并原则性通过的《核安全规划》被要求再度修改。《核电中长期规划》已上报国家发改委。这样,两大支撑核电项目重启的基础性文件,目前均已明朗起来。
2月21日,国家能源局宣布,全面启动在运在建核电站应对设计基准事故安全技术研发计划。
一位接近国家能源局的专家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此计划首批设立项目共计13项,预计将在2013年前后完成,且研发成果将向我国核电在运在建机组推广,“届时,‘二代+’核电站,将会在总体上满足国际公认的三代核电安全标准要求”。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到2015年,中国必须将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到11%左右,否则无法完成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达15%及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40%-45%的目标。
“节能是大的能源”
在曾培炎提出的能源安全十六字方针中,“节约优先”排在位。
国家信息中心一位能源专家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引导合理能源消费的理念,过于浪费和耗能的产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调整压力。
有能源行业人士认为,在工业化中期制定能源消费总量限额,类似“刻舟求剑”。而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曾鸣则认为,国际惯例确实没有天花板机制,但中国还要依据中国国情来办,“能源消费总量天花板机制,基本符合现阶段或者不久的将来中国能源供应安全、提效率和节能减排的整体盘子”。
这意味着,中国必须帮助各类用电终端不断提用能效率,在满足同样产出的情况下,减少能源投入,减少排放,即需求侧管理(DSM)。
“喊了20年,需求侧管理始终在中国没有真正开展起来”。曾鸣1991年就在欧洲做需求侧管理研究,回国后虽然做了几十个课题,但需求侧管理现在才真正得到重视。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吴钟瑚表示,可把能源总量控制看作是一种强制推进节能的方法,“但从操作层面讲难度非常大,必须有措施控制存量和增量”。
吴钟瑚认为,“十一五”的节能目标虽然基本实现,但也采取了一些行政和非常规的手段。 “真正有效的,法规之外,还是要靠行政命令。”吴钟瑚说,“完全靠市场推动有障碍,比如节能设备有市场需求,但价格,节能不节钱,老百姓不买”。
另一个节能的招,是合同能源管理。这是真正的舶来品,1997年受银行全球环境基金的支持开始在国内试行,由当时的国家经贸委牵头,组织北京、山东、辽宁三家公司做试点。
所谓合同能源管理,就是节能服务公司出资为业主进行节能改造,业主将未来节约的能源费用作为节能服务公司的收入。
“从1997年的三家公司,到2004年几十家公司,到2010年四五百家,现在已经有2000多家。”中能联盟节能减排咨询中心副主任兰绍辉介绍该行业的快速发展时说。
但该模式在中国也遭遇水土不服。兰绍辉说,“主要是钱要不回来”,部分企业缺乏诚信,这导致该行业一直在探讨如何降低风险。
上一条:三菱Q68B,三菱A系列PLC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