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使用再制造技术将200万美元的旧飞机变成数千万美元的新飞机,美国再制造产业5年前销售额就过千亿美元……在发达国家再制造业取得长足发展的情况下,作为装备制造大国的我国也开始紧随其后,向再制造业大国迈进。
何谓再制造
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门近期联合公布了《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要逐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再制造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实现再制造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努力将再制造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领域的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滨士介绍,再制造是指用科技手段将废旧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进行专业化修复的批量化生产过程,是废旧机电产品资源化的佳形式和途径,是节约资源的重要手段。
再制造具有降低成本、节能环保两个鲜明特点,是一种端循环再生方式。实践证明,再制造产品的性能和质量能达到甚至过新品,而其成本仅为新品的1/4,节能达到60%以上,节材过70%。
徐滨士强调,再制造业不是级维修,而是一种可以在流水线上实现规模化生产的新产业。以美国为例,再制造产业2005年的销售额即达到1000亿美元,全国机动车维修市场中70%~80%的配件是再制造产品。
目前,在再制造较为发达的欧美地区,再制造业规模已经开始越传统制造业,而且比重持续上升。与这些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的再制造业还存在一定差距。
技术大国、产业小国
实际上,我国在再制造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发领域已取得重要突破,开发应用的自动化纳米颗粒复合电刷镀等再制造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徐滨士院士看来,我国是再制造技术大国,却是产业小国。在技术层面上,我国已成为上重要的再制造中心之一,国外一些著名的再制造公司都到中国来学习,洽谈购买我国的再制造设备。但我国的再制造产业却非常小。
我国于1999年正式提出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再制造体系,主要基于表面工程、纳米表面工程和自动化表面工程技术,恢复制造业产品的质量标准和尺寸精度,而且在耐磨、耐蚀、耐疲劳等性能上达到原型新品件。
国内相继出现了一些再制造企业,分别在重型卡车发动机、轿车发动机、车用电机,以及车用变速箱等领域开展再制造。但是,为取缔汽车非法拼装市场,2001年,国家规定旧汽车五大总成一律回炉,切断了这些企业再制造毛坯来源,产量严重下滑。
近几年,我国又开始着力推进再制造业。2005年,国务院文件明确指出国家“支持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去年1月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更是确立了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法律依据。
有望成为异军突起的新增长点
我国是装备制造及使用大国,设备资产已达几万亿元。随着我国进入机械装备报废峰期,在社会、资源、环境效益等方面的优势决定了发展再制造产业势在必行,潜力巨大。
据统计,2008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达4957万辆(不含低速汽车),机床保有量达700多万台,14种主要型号的工程机械保有量达290万台,其中大量装备在达到报废要求后将被淘汰。
同时,大量技术、功能落后的老旧装备还在期服役。徐滨士介绍,我国工业行业每年因腐蚀、磨损而产生的经济损失分别占到GDP的4.5%和5%,而发达国家两项加起来的损失在4.5%~5%区间内,“再制造业每年可为国家节约1550亿元”。
徐滨士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仅进口的设备就达到万亿元,这些设备将陆续进入报废期,如果能够通过再制造工程修复,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发展再制造业不仅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再制造过程中,劳动力和日常开销等成本占到了60%以上。这一特点,正好适应我国劳动力相对过剩的形势,可以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徐滨士说。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着手编制《再制造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十二五”时期我国促进再制造产业健康发展的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11个部门也将制定发布《再制造产品目录》等。
随着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我国再制造产业面临的政策缺乏、认可度低、技术不足等问题将逐一被解决,再制造产业有望成为异军突起的新经济增长点,成为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古文洪)
上一条:多晶硅短缺有效缓解 工艺技术仍需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