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菱控|三菱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新闻搜索
新新闻
本月热门TOP10
首座自主品牌 CPR1000核电机组并网成功
http://www.lk30.com
文章来源:中国工业报 更新时间:2010-7-22
分享到:
首座自主品牌 CPR1000核电机组并网成功

    7月15日,岭澳核电站二期(以下简称岭澳二期)主控室里,技术人员在等待着历史性时刻的到来。15时38分,我国首座采用自主品牌核电技术建设的核电机组——中广核岭澳核电站二期1号机组并网成功。按照目前调试进度,1号机组在完成相关试验后,可望于今年10月投入商业运行。2号机组正在进行热试准备,预计2011年6月并网发电。

  岭澳二期是我国“十五”规划期间唯一开工建设的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1、2号机组设备国产化率将分别过50%和70%。此次并网成功,不仅为岭澳二期核电站成功运营打下基础,而且意味着与岭澳相关的整个国产化团队交上了一份答卷。

  提国产化率步步艰辛

  并网前,岭澳二期1号机组完成了1157步试验操作。各项性能得到充分验证后,负责建设的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以下简称中广核)才决定并网。此次并网成功与否,确实事关重大。一方面核电具有特殊性。另一方面,岭澳核电站二期1号机组核反应堆是自主品牌中国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技术CPR1000的“原型堆”,其堆芯核设计工作全部由国内设计单位自主完成,相对于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一期,岭澳二期在堆芯核设计计算软件、汽轮机等方面进行了15项重要技术改进,国产化率过半数。并网如果不成功,与岭澳相关的整个国产化团队都将难以交卷。

  谈起岭澳的国产化团队,不能不提到中广核。这个成立于1994年的企业,依托我国大陆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大亚湾,引进国际同期先进技术,为我国核电发展在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积累经验。随后中广核联合国内核电设备制造骨干企业,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建成岭澳核电站一期(以下简称岭澳一期)。

  岭澳一期在大亚湾电站的基础上实施了52项重大技术改进,拥有两台单机容量99万千瓦的压水堆核电机组,于2003年1月建成投入商业运行。该工程建设,实现了我国工程管理自主化、建安施工自主化、调试和生产准备自主化、部分设备自主化和部分设备国产化,设备国产化率达到30%,总投资比国家批准预算节约了10%。

  岭澳二期在一期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再一次跨越,国产化团队确定了“以我为主,外方支持”的工程设计和设备供货模式,进行了数字化仪控、半速汽轮机等15项重大技术改进和40项其他改进。

  东方电气集团董事长王计在2008年6月的岭澳二期首台百万千瓦级核电蒸汽发生器发运仪式上,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岭澳核电站一期设备生产中,外国公司为主承包商,东方电气为分包商,仅提供了少量设备;但在岭澳核电站二期上,东方电气一跃成为核岛设备联合体的方,常规岛设备的主承包商。”

  岭澳二期采用的半速汽轮发电机组,由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所属的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为主制造,将汽轮发电机转速由3000转/分降低到1500转/分,大大增加了汽轮机叶片可靠性,提了热循环效率和机组发电功率,提升核电机组的电价竞争力,国产化比例达到70%以上。

  拓展国产化阵地强强联合

  为了进一步拓展核电设备国产化的阵地,2009年2月中广核核电设备国产化联合研发中心正式成立。由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发起,包括东方电气集团、中国一重集团、中国二重集团、哈尔滨动力设备公司、上海电气重工集团在内的57家国内核电设备制造骨干企业共同组成。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是目前全球在建核电机组容量大的企业,拥有在建机组数量12台,占国内在建机组总数的60%。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正是利用了自身在核电建设项目上的优势,为联合研发中心提供了平台,让各参与单位以此为依托,共同致力于中国核电设备国产化的研发,努力实现我国核电技术与装备自主化,提升国内核电设备成套供应能力,共同促进核电事业的长远发展。

  中广核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该联合研发中心是我国唯一一个以核电国产化研发为己任、以推动核电产业发展为终目标而自发形成的企业联盟。“我们将自己在多个项目上积累的设备研发和生产的大量经验数据与装备制造企业分享,把设备制造的图纸、技术规格书以及以往的制造经验无偿提供给设备研发企业,并在设备研发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这些经验和指导,让国内核电设备生产厂家节省了大量的资金和成本。联合研发中心成立后,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与多家成员单位签订了国产化联合研发任务书,共60份,内容涉及核电站设备国产化研发的各个方面。同时,与部分企业签署了联合研发协议、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全面技术支持协议等。

    联合研发中心成立一年多来,在核电设备与技术国产化的研发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先后开展核电设备研发活动60余次,实现了CPR1000核电站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大型锻件工艺自主化等重大突破;解决了制约核电站核岛主设备大锻件等关键瓶颈资源问题,结束了国内无法自主生产的历史。同时,企业间通过紧密合作,利用研发中心这一技术平台集中攻关,先后使余热排出泵、电动辅助给水泵、安全壳喷淋泵、低压安注泵、核一级电动截止阀等一批核电站泵阀类设备通过了鉴定评审,不但打破了国外相关设备的垄断,而且开拓了国内泵阀产业的发展方向。

    国产品牌走出去形成有效支撑

    在此过程中,中广核有着自己的盘算。

     联合研发中心理事长、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束国刚表示,要实现核电发展由引进技术到形成自主品牌并成功“走出去”,势必需要一批优秀的本土供应商团队作为强有力的支撑,这也必将为本土供应商团队开创更加广阔的核电市场。

  他表示,下一步,联合研发中心将深入挖掘设备制造企业的潜力,拓展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与企业的合作模式,在百万千瓦核电机组未实现国产化自主制造的设备上全力投入,为核电设备制造水平和技术能力的全面提升积蓄能量,为我国核电实现“走出去”奠定基础。

  “走出去”是未来中广核好的选择

  中国的核电业界群雄逐鹿。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以下简称“国核技”)坐拥AP1000三代核电技术,同时意欲成为核电业主单位;脱胎于原国家核工业部的曾经的核电老大中核集团(以下简称“中核”),苦心研发的自主知识产权的CNP1000一度被“打入冷宫”。由于近期CP1000技术通过了国内42名核电顶级专家评审,中核集团希望借此重新掌握核电技术主动权。

  作为核电领域的另一巨头,中广核集团确立的战略计划为:“以CPR1000改进型、自主品牌三代核电技术CPR1700为主体的核电技术体系,吸收借鉴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的设计理念,使其终与第三代压水堆核电站技术融为一体,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PR系列核电技术”。

  国家曾希望集合各家所长,统一技术路线,在核电发展战略中,规定内陆核电站必须使用AP1000技术。这使得一些筹备成熟准备上二代改进核电技术的地区不得不临时改弦更张为AP1000。

  在此背景下,中广核在湖北咸宁项目上,采用了AP1000技术。但CPR系列核电技术多年来积累的技术经验和国产化成果不能就此付之东流。

  大亚湾每千瓦工程造价过2000美元,岭澳二期的每千瓦工程造价已经可以介于1500美元至1800美元之间,远低于三代核电技术工程造价。其经济性也远胜于年初轰动的韩国APR1400在阿联酋项目的中标价格。

  “走出去”是好的选择。目前,中广核已经开始为自主品牌的出口寻找海外市场。

  在东南亚地区,中广核与越南和泰国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欧洲,中广核集团与阿海珐集团就核电工程国际合作签订了协议,双方决定以CPR1000核电技术和第三代核电技术EPR为载体,共同开拓国际市场,此外,还与白俄罗斯能源部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在非洲地区,中广核集团联合中国工商银行共同进军南非核电市场。

  记者手记: 用事实回应“中国制造”信用危机

  近期大亚湾核电站二号机组反应堆中的一根燃料棒包壳出现微小裂纹,引发了一场不小的核电风波。事情一波三折,消息澄清后,又有媒体曝料,厂方原先一直使用法国出产的燃料棒,两年前开始转用中国制的燃料棒。于是燃料棒由于是中国生产,成为各方质疑的焦点。

  一场“中国制造”的信用危机开始蔓延。就在此时,相关机构澄清,该燃料棒的包壳实为法国生产,中国只提供燃料,并进行组装。爆料的媒体就此收声,这场危机因为“法国制造”而划上了句号。

  在此事件中,哪国制造成为危机是否继续的关键因素。我们先不论是否有别有用心者刻意炒作。显然我国民众对“中国制造”也缺乏信心,给人可乘之机。

  这次CPR1000核电机组的并网成功,给了“中国制造”一个扬眉吐气的机会。在这个要求绝对精度与安全的核电领域,国产设备依然运作良好,事实本身已经对于这场危机作出了回应,再无需多言。

 

上一条 上一条:第六届中国城市智能交通论坛召开
下一条 下一条:能源“十二五”规划将大打节能环保牌
相关新闻  核电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