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菱控|三菱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新闻搜索
新新闻
本月热门TOP10
端特钢短缺 中国制造业升级之痛
http://www.lk30.com
文章来源:中国工业报 更新时间:2010-8-6
分享到:
端特钢短缺 中国制造业升级之痛

  编者按:特殊钢是重大装备制造、重大工程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国防先进武器所需的核心、关键材料,是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标志。多年来,与普钢相比,我国特钢发展步子小了一些,投资少了一些,发展相对落后。然而,我国装备制造业核心部件主要的材料不过关,造成端产品仍受制于人的局面。为推动我国制造业升级,做精、做专、做强我国特钢产业,特开设“特钢产业调查报告”栏目,对磁感取向硅钢、标准轴承钢、精品模具钢、强度汽车板等端特钢产品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机遇进行深入探讨。

 

  特殊钢是重大装备制造、重大工程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国防先进武器所需的核心、关键材料,是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标志。

  原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曾表示,我国特钢发展的关键是要占领端市场。在徐匡迪看来,我国装备制造业主要在核心技术和核心部件上受制于人。其中,核心技术主要是指控制系统和软件,核心部件主要是材料不过关。尤其是飞机起落架、速列车车轴、轴承等抗疲劳强钢,核电站用耐温、抗辐射不锈耐热钢管,燃气轮机、涡扇发动机的温合金叶片等材料,目前尚且不能实现国产化。

  中国金属学会名誉理事长翁宇庆同样认为,通过产业和产品升级,提升端特钢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是我国特钢行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端特钢受制于人

  从范围来看,特钢产业水平的国家是日本和德国,两国在全球特殊钢市场所占的份额分别达到20%和18%。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名誉会长吴溪淳表示,相比日德等发达国家,我国特钢产品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品种结构上,从而导致主要特钢品种出口单价和进口单价之间存在较大落差。

  以不锈钢棒材为例。今年上半年我国累计进口不锈钢棒线材4.46万吨,平均到岸价格为3991美元/吨;出口3.14万吨,出口单价仅为2993美元/吨。同期,我国共进口不锈钢板带31万吨,平均单价为3216美元/吨;出口36.98万吨,平均单价仅为2336美元/吨。

  再如合金钢锻材。上半年我国共进口3000吨,平均进口价格达5000美元/吨;出口4.76万吨,平均出口价格仅为1554美元/吨。

  在锅炉钢管上,上半年我国共进口4.43万吨,平均价格达到7697美元/吨,出口量为3.25万吨,出口单价只有2215美元/吨。

  综合来看,上半年我国累计进口上述主要特钢产品91万吨,进口金额达到23.2亿美元,平均进口价格为2549美元/吨。相比之下,上半年我国合金钢棒线材和合金钢板带的平均出口价格只有648美元/吨和606美元/吨。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特钢行业的话语权主要体现在对国际主要特钢产品的定价权上。进口单价与出口单价的巨大“落差”充分证明,若要摆脱原材料受制于人的尴尬境地,我国特钢产业必须延伸产业链,不断向端市场发起冲击。

  业内专家指出,特钢深加工产品具有附加值、技术含量,是端特钢产品的发展趋势之一。例如,特钢板带、特钢棒线材、特钢管材以及工模具钢、速钢等都具备深加工的潜力。

  质量稳定性亟待提

  2009年,我国累计生产特殊钢3470万吨,占全国钢产量的比例只有6.11%。相比之下,在范围内,特殊钢在一个国家钢产量中所占的比例平均为10%~15%,其中,OECD国家达到15%~20%,瑞典接近30%。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主持的《中国特钢产业现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认为,我国特殊钢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品质特殊钢比例低,结构不合理,部分端产品不能满足国内行业发展及重大工程需求;特殊钢板带材、管材、棒材、锻材和复杂型材生产技术水平亟待提;特殊钢生产的资源和能源消耗状况亟待改善等。

  通常来讲,洁净度、均匀度、组织细化度和尺寸精度等是特钢的本质特征,而质量稳定性是其品质低的主要衡量标准。以品质轴承钢为例,其含氧量必须不大于10PPM,可靠性不小于99.99%。

  该课题组对汽车、轴承和机械等主要用户行业的调查显示,当前我国特钢产品质量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有:表面质量不稳定、表面发纹、公差标、弯曲度标现象时常出现;交货期不准时情况时有发生;连铸材料低倍偏析;夹杂物不均;表面裂纹;为用户服务理念较差;使用寿命相当于进口材料的四分之一;钢材硬度不均匀、钢中碳含量和氧含量控制波动较大、中心疏松与夹杂物富集等质量缺陷较为普遍等。

  把握制造业升级契机

  众所周知,特殊钢是制造业用钢主要的钢类,其市场需求特点是多品种、小批量。

  当前,国内特钢的主要消费市场包括汽车行业和机械行业,其中,汽车行业占35%,机械行业占24%。以汽车行业为例,2009年我国汽车行业消费钢材同比增加约700万吨,同比增长22%。

  业内专家认为,就中端量大面广的特钢品种来看,轴承钢和结构钢与市场度融合,是具市场前景的两大特钢长材。

  2009年,我国特钢行业轴承钢生产量达到240万吨,预计今年达到250万吨。

  在汽车用钢方面,我国汽车用优质钢材约占汽车用钢材量的30%,汽车用特殊钢占全国特钢总产量的35%左右,其中,合金结构钢、弹簧钢、冷镦钢和易切削钢都是各个特钢厂的支柱产品,汽车产量的快速增长也极大推动了国内特钢需求。

  根据不同车型的耗钢情况,按照我国汽车产量中乘用车与商用车的比例进行加权测算,2008年我国整车汽车用优特钢数量达到500万~600万吨;根据2008年底的汽车保有量计算,我国汽车维修用优特钢达到200万吨。综合上述两项数据,目前我国汽车行业每年将消耗特钢700万~800万吨。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认为,为满足机械工业的用钢需求,我国特钢行业必须加强研发、调整结构。

  具体来说,主要是:新能源机械行业、风电行业要提轴承钢寿命,进而提升轴承钢材纯净度(减少夹杂物),同时提增速齿轮箱寿命,以解决钢材细组织问题;临界火力发电机组用钢材要早日研发各类品种,早日鉴定、成型,进而完全替代进口;汽车行业要在继续降低成本的情况下,提钢材质量的一致性;重型机械用锻件主要解决机加工能力和热处理水平;通用机械用特钢应向易切削钢材、非调质钢材、调质后钢材、银亮钢材等品种倾斜;工程机械需求向特种性能钢材发展,农用机械向低成本发展。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一德所言,“十二五”期间,我国对品质特钢的需求将快速增长。为振兴特钢产业,必须牢牢把握住当前制造业升级的有利契机。

  “十二五”发展方向锁定

  业界普遍认为,成为钢铁业的战略性新材料,是“十二五”期间我国特钢行业发展的战略方向。

  国家发改委的课题组认为,特钢行业的战略性新材料主要包括品质特殊钢、特种合金材料和军工配套材料,做精、做专、做强是其共同的发展目标。其中,品质特殊钢主要用于装备制造业,目前国内需求正在从中级向级过渡,工程机械、石油化工、电站(核电和火电)、运输机械(含速列车、汽车等)以及航空、军工等是潜力较大的几大消费市场。

  从细分品种来看,国内对品质特殊钢的需求主要包括速(350公里/小时)、重载(100米长钢轨)铁路用特殊钢材;不锈钢运煤车用钢;压(1000千伏)电网用强钢材;海洋工程装备及配套设备用特殊钢材;低碳产业用特殊钢材;档数控机床用特殊钢材;新型效农业用特殊钢材等。

  此外,我国汽车工业、造船工业(包括船用内燃机及船用设备)、速铁路动车组、发电设备和输变电设备、大型冶金和矿山机械设备等都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温合金、精密合金和耐蚀合金是特种合金材料的主要发展方向;而军工用钢将呈现“三三低”特点,即速度、压力、低温以及低耗材、低能耗、低成本。

上一条 上一条:能量获取技术:低碳时代的一个现实解决方案
下一条 下一条:发展汽车装备制造业 助推自主品牌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