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菱控|三菱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新闻搜索
新新闻
本月热门TOP10
重化工业未必增加能耗污染环境
http://www.lk30.com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更新时间:2010-6-3
分享到:
重化工业未必增加能耗污染环境

    核心提示:总体而言,“十一五”以来的结构变化朝着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方向发展,行业结构“绿色化”程度有所提。但是,与技术效应相比,结构效应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非常有限,说明通过行业间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难度较大,需要今后进一步努力。不过,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通过加强管理和技术进步,以及促进行业内部和企业内部的工艺升级等手段,也完全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这表明,发展重化工业不一定必然带来能耗增加和环境污染,关键是要在重化工业企业中推行“清洁生产方式”。

5月27日,第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开幕。图为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展区。

 

   “十一五”以来我国工业结构变动状况概览

   ――轻重工业结构:“十一五”时期工业结构变动的基本情况是:采掘业扭转了“十五”时期所占比重下降的趋势,所占比重不断上升;轻工业行业所占比重进一步下降;重制造业行业所占比重在“十五”时期上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但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其利润和应交增值税所占比重在2008年出现了下降;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所占比重持续下降。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所占比重下降反映了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取得一定成效,也就是说,我国工业逐步走上能源利用效率提、资源节约程度提的发展之路。工业结构的这种变化反映出我国正处于重化工业深化发展阶段。其中,城市化和居民消费升级是推动工业结构重工业化的主要动力:我国城市化率每年以近1个百分点的速度推进,带动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和住房建设,必然拉动重化工业优先发展;当前我国居民消费正从吃、穿、用消费为主向住、行消费为主方向升级,尤其是住房、汽车消费支出日益成为居民消费支出的主要部分,更是助推了重化工业发展。

   ――工业行业结构:分行业看,“十一五”时期以来基本延续了“九五”、“十五”时期行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即多数轻纺工业行业占整个工业比重下降,多数装备制造业行业比重上升。其中,纺织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等所占比重有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所占比重有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他重化工业行业所占比重则有升有降,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升幅明显;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降幅明显。

   ――工业品生产结构:多数工业品继续保持速增长,但部分生产资料类产品尤其是原材料类产品出现相对减速增长,一些耐用消费品出现绝对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比如,汽车、微型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移动通信手持机等继续迅猛增长,反映出国内消费需求升级和出口导向生产格局对工业品生产的显著影响,一些生产资料类产品如钢材、电解铝等在住房、汽车增长的带动下继续快速增长。相比之下,“十一五”以来,彩电、空调器进入了低速增长阶段,传真机和程控交换机则出现了负增长。可以预计,家用电器和电子消费产品生产的峰时期正逐渐过去,将有越来越多的产品迎来低速增长或负增长阶段。

   ――工业品进出口贸易结构:在工业品进出口贸易方面,2005~2007年中国工业制成品继续保持速增长,占中国全部进出口贸易额的85%以上,其中进口份额维持在75%左右,出口份额几乎达到95%。但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工业制成品对外贸易增长速度下滑,占中国全部进出口贸易额下降到82.8%。“十一五”以来,工业制成品中的技术产品进口、出口、进出口所占比重保持在30%左右,相对稳定。

   ――工业要素结构:与“十五”时期类似,“十一五”以来劳动密集型行业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除了在固定资产原值和净值方面,资本密集型行业比重有所提外,在其他指标方面都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所占比重进一步提。特别是在利润指标方面,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提幅度大。劳动密集型行业占整个工业比重之所以不断提,主要是因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充分利用了我国劳动力丰富的比较优势。

   ――工业技术结构:如果以R&D投入强度指标来划分,则可把R&D投入强度大于工业平均R&D投入强度的行业划分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反之,则为非技术密集型产业。“十一五”以来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十五”时期所占比重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几乎所有结构性指标都趋于改善。

   ――工业结构绿色化:总体而言,“十一五”以来的结构变化朝着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方向发展,行业结构“绿色化”程度有所提,但是,与技术效应相比,结构效应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非常有限,说明通过行业间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难度较大,需要今后进一步努力。不过,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通过加强管理和技术进步,以及促进行业内部和企业内部的工艺升级等手段也完全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这表明,发展重化工业不一定必然带来能耗增加和环境污染,关键是要在重化工业企业中推行“清洁生产方式”。

   ――工业地区结构:与“十五”时期地区工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不同,“十一五”以来,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企业数量、工业增加值、总资产、固定资产净值、所有者权益等方面的所占比重不断提,改变了在“十五”时期比重下降的趋势,而利润总额和应交增值税的所占比重则在“十五”时期的基础上进一步上升。东北地区的大多数指标则继续呈现下降的趋势,但下降的速度有所减缓,某些指标如企业数和增加值还先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势头。在就业方面,东部地区所占比重进一步上升,但上升的速度减缓,反映出劳动力进一步向东部地区流动,但流动的速度较“十五”时期有所放慢。

   ――工业所有制结构:“十一五”以来,我国工业所有制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但与“十五”时期的剧烈调整相比,调整力度和节奏有所放缓。从当前状况看,以国有企业为主导、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工业所有制结构已经形成。预计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国有企业的比重仍将进一步降低,但是各种所有制经济融合发展、相互竞争的格局将继续保持下去。

   ――产业组织结构:“十一五”以来,小型企业各项指标都呈现向好趋势,而中型企业各项指标均呈现恶化的趋势,大型企业中一些指标变好,一些指标变差。这意味着,我国工业企业规模难以做大,产业组织结构仍以中小企业为主。从盈利水平看,小型企业有不断增强的趋势,而大型企业在企业总盈利中所占份额则不断下降,这是我国工业企业难以做大的一个重要诱因,这说明,我国工业期望通过做大做强而提升国际竞争力任重道远。

   “十一五”以来我国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新特点

   (一)中国进入重化工业深化发展阶段

   从工业结构的多种变化情况看,目前我国正处于重化工业深化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消费结构正逐步从“吃、穿、用”为主向住房、汽车等为代表的以“住、行”为主升级,必然带动重化工业和附加值、加工度、技术的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由于中国具有十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在现阶段,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非技术密集型产业仍是我国工业主体。因此,尽管发达国家工业发展史表明,工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具有普遍规律,但中国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却不是发达国家工业化道路的简单重复,而是具有中国特色。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工业结构调整升级进程也不是直线式发展,而是取决于重化工业阶段、消费升级和资源禀赋等各因素的对比变化。

   (二)外部环境对中国工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影响程度加深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国内资源短缺等对我国工业发展既构成约束条件,也是推动我国工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的动力。受国内外环境制约,国家“十一五”规划将单位GDP能耗下降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等作为约束性指标,必然促使我国工业结构更加绿色化。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4季度开始,我国工业出现了增长速度大幅下降、经济效益下滑的局面。与此同时,中国工业的轻重结构、地区结构、所有制结构、组织结构等都发生了某种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影响中国工业化进程。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工业发展的负面影响,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工业发展必须转变传统的增长方式,改变工业增长过于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发展模式,走以内需拉动为主的发展道路;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从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和管理创新转变,促进工业又好又快发展,改变中国工业长期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价值链末端的不利处境。

   (三)市场机制引导结构调整升级的力量进一步增强

   从“十一五”时期以来的工业结构变化来看,市场机制引导工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力量进一步增强:鉴于现阶段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资本密集型产业经济效益更好,在市场机制力量的作用下,我国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有其合理性;当前技术密集型产业在经济效益上也不一定比非技术密集型产业好,非技术密集型产业成为我国产业主体仍有其必然性;在所有制结构上,非国有内资比重之所以不断上升,也是因为其经济效益更好;中国产业组织之所以难以进一步优化,一个重要原因是大企业在经济效益上并不比中小企业好。因此,今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要更多借助于市场机制的力量来进行,或者说,通过校准、设定诸如税收、利率、劳动力工资等多种市场参数,使企业朝着符合政策希望的方向进行自我调整。

   (四)技术进步推动结构调整升级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十一五”以来,技术进步推动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突出地表现在几方面:一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占整个工业比重上升,进一步优化了中国工业结构。计算表明,2008年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企业数、工业增加值、总资产、利润总额、从业人员占整个工业比重比2005年分别上升2.03、0.74、0.29、4.93和2.63个百分点,显示出技术密集型产业良好的发展势头。二是大量先进工艺的采用,促进各产业内技术进步步伐明显加快。三是技术进步在推动工业节能减排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表明,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在整个工业中所占比重下降;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所占比重上升;产品生产结构中的能源产品与“十五”时期相比,增速有所下降等。这些都从不同方面说明我国工业在节能减排中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其中,技术效应对节能减排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在相当程度上抵消了规模效应对节能减排的负作用。

    (五)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

    “十一五”以来,我国信息产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信息产业仍是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2005~2007年,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均保持20%以上的速增长态势。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在农业、服务业和社会各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深化,国家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提。据统计,2007年国家信息化投资占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接近10%。

    “十一五”以来,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工业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水平迅速提。据统计,大中型工业企业购买使用微电子控制设备的比重不断上升,微电子控制设备占企业固定资产原价比重已从2005年的8.64%上升到2007年的10.06%,占生产经营用设备原价比重则从2005年的12.13%上升到2007年的13.08%。“十一五”以来,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节能降耗和产业升级不断取得新进展,能源、交通运输、钢铁、机械和建材等行业的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

    (六)产业转移至中西部地区的趋势日益明显

    “十一五”以来,中国工业地区结构的显著变化是改变了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东部沿海地区工业比重不断上升的状况,中西部地区工业比重开始上升。与2005年相比,2008年中西部地区企业数量、工业增加值、资产额、利润总额占整个工业比重分别上升2.35、4.74、1.69和6.84个百分点。并且,由于近年来中西部工业利润率普遍较好,将有利于吸引东部地区来中西部地区发展。为进一步促进工业经济区域协调发展,应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引导、鼓励东部沿海地区产业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扩散。同时,中西部地区应加快改革开放步伐,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尤其是软环境,完善地方产业配套体系,为大规模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创造条件。

  

上一条 上一条:新疆哈密300万吨露天煤矿开工建设
下一条 下一条:徐滨士院士:我国再制造业潜力巨大
相关新闻  轻工   节能减排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