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硕果累累。神九天宫太空“初吻”、北斗“织网”覆盖亚太、嫦娥九天绕月,蛟龙深潜凯旋、“辽宁号”交付入列、歼-15成功起降……这一项又一项重大突破作为大国崛起的基石被每一个国人所铭记。
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我国工业依然面临整体大而不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诸多问题。因此,有效利用国防科技工业产出的大量先进成果,推动先进、成熟、适用的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转移,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带动工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
导读:为了拓宽军民技术信息沟通渠道,推动军用技术向民用转移,工业与信息化部自2009年开始编制并发布《军用技术转民用推广目录》,目前已有三期。据记者了解,前两期《目录》在推广后取得了良好三菱转化效果,其成果转化率达31%,已转化应用欧姆龙51个项目合同金额总值达8亿元。
鉴于《目录》收录的成果技术成熟度、市场适应性强,对带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报特开设专栏对其重点技术进行跟踪报道,以期为企业投资提供相关参考。
近年来,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硕果累累。神九天宫太空“初吻”、北斗“织网”覆盖亚太、嫦娥九天绕月,蛟龙深潜凯旋、“辽宁号”交付入列、歼-15成功起降……这一项又一项重大突破作为大国崛起的基石被每一个国人所铭记。
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我国工业依然面临整体大而不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诸多问题。因此,有效利用国防科技工业产出的大量先进成果,推动先进、成熟、适用的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转移,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带动工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拓宽军民技术信息沟通渠道,推动军用技术向民用转移,去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2012年度《军用技术转民用推广目录》(以下简称《目录》)。本报就此对工业和信息化部军民结合推进司副司长周少清进行了采访,以深入了解《目录》背后的编制工作。
《目录》军民通用性较强 民用领域应用前景喜人
“定期向社会发布《目录》,不仅拓宽了军民信息沟通渠道,同时也成为我们推动军民结合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
中国工业报:作为承担推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重要职责的部门,工信部近日印发的《目录》在业内引发了广泛关注,您能否简要介绍一下该《目录》的编制背景?
周少清:党的十七大提出要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党的十八大继承了这一思想,同时强调要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军民融合式发展思想的提出和深化,是我们党着眼全面,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根本途径。
上世纪末以来,国防科技工业快速发展,一批新型装备列装部队。在武器装备交付使用的同时,国防科技工业系统每年产出大量科技成果,积极推动先进、成熟、适用的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转移,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带动工业转型升级、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建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一项重要职责。我司作为具体承担此项工作的职能司局,组建五年来,积极探索军转民工作的途径、方法、措施,在推动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转移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先后组织专家,在大量通用性强、具有市场潜力的军用技术中,筛选出一批适用成果,编制并发布了2009年、2011年和2012年三期《目录》,使更多的民用企业了解军用技术,促进技术转移和项目对接。应该说,定期向社会发布《目录》,不仅拓宽了军民信息沟通渠道,同时也成为我们推动军民结合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
中国工业报:听说本次《目录》的编制从适用性出发,历时九个月,收纳了数百项军用技术成果。您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目录》中的项目是如何挑选的?
周少清:随着我们对军民结合工作不断探索和实践,《目录》的编制也在逐步改进和完善。去年3月我们启动了2012年度《目录》的编制工作,结合国家工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要,考虑到军用技术相对于民用技术的比较优势,2012年《目录》主要征集新材料、先进制造工艺及装备、微电子与电子信息、节能减排、新能源与效动力等5个领域中适于向民用转化的军用技术成果。终共征集军工企事业单位、部属研究所和校,以及教育部、中科院、中物院和军队科研系统共计184家单位的753项成果。从总的情况看,这些成果的技术水平和成熟度较,军民通用性较强。
在征集到的成果中,如何科学、准确地筛选出适合在民用领域转化的项目是编制《目录》的关键,也是我们工作中度关注的环节。对此,我们建立了涵盖技术水平、成熟度、市场需求、转化效益等要素的评价指标体系,委托从事军用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专业机构对征集到的700多项成果进行初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按领域组织行业专家进行定量与定性结合的二次评审,终确定98家单位的185项技术成果入选2012年度《目录》。
为突出重点,便于公众查询和使用,我们将《目录》收录的技术成果分为重点推荐项目、推广项目和参考项目三类。在重点推荐项目中,包括可应用在机场、旅游景点、大型活动现场等重点区域监控报警的“多传感器光电监控技术”,可彻底消除氰污染、实现低温操作的“碱性无氰预镀铜工艺及废水处理技术”等10个项目,在民用领域都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建议相关企业予以关注。
成果转化率 收良好经济效益
“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录》在推动军转民工作发展方面的作用明显,越来越多的军工企业希望通过《目录》展示优秀的军用技术成果,民用企业希望通过《目录》寻找优势技术、了解军民两用技术发展趋势。
中国工业报:您之前提到工信部在2009年和2011年也编制发布了《目录》,请问与前两期相比,2012年《目录》有哪些新的特点?
周少清:2012年《目录》的编制充分总结了前期工作经验,确实有一些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技术成果的征集范围扩大。前两期《目录》的技术征集对象主要是大型军工企业和部属单位,范围相对小一些。2012年《目录》拓展了征集范围,增加了我部参与共建的校,及教育部、中科院、中物院和军队科研系统的相关单位。二是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军转民的用户是民用企业,项目好不好,民用市场说了算。因此,2012年我们在技术成果评价指标中增加了民用市场需求因素,邀请民用企业的市场营销专家参与项目评审,进一步完善评审工作流程,收录技术成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进一步提。三是分级分类编制。刚才已经提到,我们将2012年《目录》的入选成果分为三类发布,更加方便企业对技术成果进行对比、优选,这一点是前两期目录没有的。
中国工业报:《目录》对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转化的推动力有多大,其中的技术究竟能为企业带来多大的效益,我想是很多人都很关注的问题。请问前两期《目录》的实施效果怎样?有没有转化较好的典型案例?
周少清:2009年和2011年两期《目录》印发后得到了广大企业,特别是民用企业的关注,为全面掌握这两期《目录》的应用情况,不断总结经验,我们于2012年组织开展了《目录》的使用效果评价工作,分赴天津、江苏、上海等地调研有关企业项目转化情况。初步评价结果表明,《目录》取得了预期的成效:
一是两期《目录》收录成果的转化率较。在发布的161项技术成果中有51项得到了转化应用,受让企业达102家(其中民用企业87家),成果转化率达31%。二是转化成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51项已转化成果的合同金额总计近8亿元,除去1项4.5亿元的工程设计项目后,其余50项成果转化的平均合同金额近700万元,于我国2010年相关技术合同均值。三是为军民两用技术开发提供了导向。《目录》收录的成果具有技术成熟度、市场适应性强等特点,为民用企业参与军民两用技术的适应性开发提供了指引,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市场培育方面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前两期《目录》中的项目在推广应用时,不乏一些典型的案例,为军转民工作做出了有益探索,积累了经验。比如,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2研究所在“锐华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及开发环境”项目转化时,利用军品开发过程中形成的技术优势,以“委托开发”的形式开展军转民合作,在确保核心技术安全可控的前提下,转化应用于工业控制等有关民用领域,为军转民工作探索了新的模式。再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温钎焊单层硬磨料工具制备”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军民两用技术,采用专利授权模式向民用领域推广后,不仅每年为学校带来可观的专利授权实施许可收益,而且对于提我国硬磨料技术和产品的竞争力起到积极作用。
总的来说,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录》在推动军转民工作发展方面的作用明显,越来越多的军工企业希望通过《目录》展示优秀的军用技术成果,民用企业希望通过《目录》寻找优势技术、了解军民两用技术发展趋势。应该说,《目录》已逐渐成为我们服务军民结合型企业的一个窗口。
军工进一步开放 军民资源共享水平将更
“今后军工协作配套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民营企业和社会优势资源将更顺畅地进入军品科研生产领域,“军转民”体制机制上的障碍将逐步得到消除。
中国工业报:请问今后主管部门还将采取哪些措施,扩大《目录》的影响和实施效果,进一步推动军用技术转民用工作?
周少清:编制发布《目录》不是目的,让军用技术转化、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和工业转型升级,走进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才是真正的目的。在2013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工信部部长苗圩再次强调要“支持国防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军民用先进技术双向转移步伐”。下一步我们将按照部党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加大军转民工作的推进力度。具体来说:
一是加强宣传,扩大《目录》影响力。去年12月2012年《目录》已通过文件形式印发至各省(区、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地已经通过不同方式对《目录》进行了转发、宣传和推广。今年1月,在我部门户网站设立的“军用技术转民用项目推广”专栏中,详细介绍三期《目录》优秀技术成果,并提供2012年《目录》的电子文件下载。今后我们还将借助媒体的力量,发掘、宣传典型的军转民案例,为重点项目的推广转化提供借鉴。
二是加强引导,支持优秀技术成果转化。综合利用现有手段,结合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建设和能力提升工程、军民两用技术对接活动、军民结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工作,大力支持优秀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的沟通,结合部省(区、市)有关战略合作,发挥各地产业优势,推动《目录》中优秀技术成果在地方落户。指导军工企业结合自身发展战略,完善军转民工作体系,支持企业有序发展军工民品产业。
三是加强探索,调动社会力量支持优秀军用技术向民用转移。军转民工作是一种市场行为,除必要的政府引导外,归根结底要靠市场和社会的力量来推动。下一步我们将认真研究阻碍军转民工作发展的共性问题,探索建立有利于成果转化的利益机制,发挥技术咨询、投融资、孵化器等科技中介机构的作用,探寻市场化的模式,调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和资源,支持优秀军用技术向民用转移。
中国工业报:近年来,政府对包括军转民项目在内的军民结合项目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据了解,2010年以来,技术改造资金对军民结合项目总投资达106亿元;截至2012年底共有20个省设立的军民结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累计达16.6亿元;银行、投资基金等资本更是积极参与军民结合项目开发。请问您如何看待未来军民结合发展前景?
周少清:推动军民融合式发展,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正确指引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关注下,我国军转民工作正在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体现在:
,军与民在体制上的联系将更加紧密。随着军民融合式发展的不断深入,军工将进一步开放,军与民之间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2012年印发了《国防科工局总装备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实施意见》(科工计[2012]733号),今后军工协作配套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民营企业和社会优势资源将更顺畅地进入军品科研生产领域,“军转民”体制机制上的障碍将逐步得到消除。
第二,军民资源共享水平将更。在部际协调小组的框架下,计划和重大项目的会商机制将逐步建立,国防科技工业规划与国家其他相关规划在制订和实施中将得到更有效的衔接和统筹,国防科技与民用科技、国防科技工业与民用工业的互通、互动、互补将进一步增强。军民结合公共服务平台将投入使用,包括军用技术成果、大型仪器、设备设施在内的多种资源将更加合理地流动、配置和得到使用。
第三,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的活力将进一步激发。在军用技术转民用的过程中,军工企业通过技术转化和产品升级换代,拓展了民用市场空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将大大增强;民用企业在承接军转民项目的过程中,将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找到更多的发展空间。军民之间的合作将更趋多样化,军民间的互相参股、技术入股、资产重组、兼并收购也会变得并不那么鲜见。
第四,军用优势技术将更多惠及普通百姓。民用核能、民用航天、民用飞机、民用船舶、电子信息和民爆器材等军民结合型产业将加快发展,更多的军用技术成果将在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内转化、孵化、产业化。地方参与发展军民结合产业的积极性将得到进一步调动,军工经济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将有新的提。军工企业将发挥自身优势,根据市场需求有序开展技术成果转化,继续做大做强军工民品优势产业。今后,在老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用品中,都将会使用越来越多的军用技术成果。
上一条:三菱FX2N-8ER,A1SY4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