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能源局表示,建立协调工作机制是为转变政府职能,寓管理于服务中。
根据通知,该协调工作机制涉及能源局全部业务司。由煤炭司、电力司、石油天然气司、核电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和国际合作司各自牵头成立服务相关企业的&ldq
审批瘦身,是能源管理机构回归公共服务的重要一步。近日,多项能源类行政审批项目被取消或下放。除此之外,新组建的国家能源局也“开门办公”,走向服务能源企业和行业的前台。但这一系列动作是否意味着新能源局将向服务型机构成功转型,仍然有待考量。
5月8日,能源局发布“关于建立服务能源企业科学发展协调工作机制的通知”,要求各司牵头成立服务相关企业的协调工作小组,“建立沟通,解决企业的困难”。不仅于此,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原电监会信息中心也随此番重组入编能源局名下,拟打造成类似EIA(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机构,完善能源公共服务。
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能源局表示,建立协调工作机制是为转变政府职能,寓管理于服务中。
根据通知,该协调工作机制涉及能源局全部业务司。由煤炭司、电力司、石油天然气司、核电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和国际合作司各自牵头成立服务相关企业的“科学发展协调工作小组”,建立相关工作机制,并要求法制和体制改革司、市场监管司、电力安全监管、发展规划司等司和相关企业参加,按季度定期召开服务能源企业科学发展座谈会。
通过座谈会,各工作小组将通报每季度能源国内、国际新形势,通报重大能源工作进展情况,了解能源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能源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
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林伯强认为,上述7个协调小组成立意义重大。“这说明能源局的工作思路在转变,从以往的管理型部门逐步向服务型部门过渡。”
相关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重审批、轻服务是过去能源管理中一个突出问题。构建服务型能源管理机构,核心是要推进能源市场化改革,让政府只做“裁判”。“没有市场和市场化经营主体,就谈不上为市场服务。”
而在能源局党组结合机构重组贯彻落实国务院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的意见中,已明确提出了简政放权、管住权力和政务公开等六个方面的要求。“新组建的国家能源局要坚决按照国务院要求,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突出推动能源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能源公共服务亟待加强
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此次机构重组,原电监会信息中心将划归能源局子业,编制70人。“模仿EIA,负责整个能源行业信息统计分析。”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政策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林卫斌向本报记者表示,当前,我国能源统计、信息、分析、研究、科技、储备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明显不足。“所谓公共服务,即由政府做那些企业所不愿意或无法做到的事务,弥补市场失灵。”
以基础信息为例,我国当前大量的能源信息统计和分析工作由各行业协会和大型国有企业承担,而国家能源主管部门专门负责统计分析的人员仅有少数的几个人。相对于拥有数百员工、年度预算经费上亿美元的EIA,我国能源基础信息的薄弱性不言而喻。
知情人士表示,受编制和经费所限,能源局信息中心断然无法成为EIA的翻版,但借助各行业协会力量,对现有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并非难事。“关键在于分配制度上要能体现信息的价值,而政府机构过去对此并不重视。”
除此之外,基础科技研发也被绝大多数业内人士视为我国能源公共服务中的“短板”。能源局虽从组建伊始就下设了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但我国的基础科技研发是分散到各企业、校和科技部门的,很多研究与企业当前需求并不相符。
“将基础科学转换为生产技术这块可让企业更多参与,而前期研究是一种公共服务,具有公共品性质的。”林卫斌认为,这部分应由政府来做。
在美国,能源部是政府资助自然科学领域基础研究的领袖机构,下设24个国家实验室和技术中心,年度研发预算达数十亿美元。如页岩气产业喷薄为“革命”之前,美国能源部等单位就资助了大量页岩气勘探开发的科技研发项目。
上一条:三菱QY41P,PLC FX2N-32MR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