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菱控|三菱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聚焦 >> 正文
新闻搜索
新新闻
本月热门TOP10
能源:中国能否跨过能源鸿沟?
http://www.lk30.com
文章来源:能源评论 更新时间:2013-10-15
分享到:
能源:中国能否跨过能源鸿沟?

导读:

  经济增长加大能源鸿沟

  中国人口众多,存在贫富差距。即使中国成为经济体,中国的人均收入也仅仅是美国的四分之一,中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有人说中国经济开始下滑了,7.7%的经济增长率是中国需要的,

  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经济实力是中国的20倍。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17%,与欧元区持平,低于美国的23%。中美经济总量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

  未来,以美国经济增长率2%、通货膨胀率2%,中国GDP增长率为6%、通货膨胀率3%、人民币升值1%的保守方法估算,中国将会在2024年赶美国,成为全球大经济体。中国成为全球大经济体后会怎样?经济发展的终目的是为了提人民的生活水平,目前看来,没有什么比拥有洁净的空气更重要了。

  经济增长加大能源鸿沟

  中国人口众多,存在贫富差距。即使中国成为经济体,中国的人均收入也仅仅是美国的四分之一,中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有人说中国经济开始下滑了,7.7%的经济增长率是中国需要的,这可以让通货膨胀率保持在4%,保证就业率的提,并把失业率维持在5%。现在中国正在进行结构调整,不管从哪方面观察,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会下降,出口也会下降,驱动国内消费会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这是中国内在的驱动力。

  但是,中国很难驱动消费增长过8.5%,原因是医疗负担以及社会老龄化。中国有句古话“养儿防老”,如果养育孩子作为保障的话,当18%的人口过60岁时,这就很困难了。到2050年,中国三分之一的人口将面临老龄化,这给消费增长带来了很多压力。

  中国在长期国际竞争中兴起,这中间有起起落落,促进了经济发展,也加大了中国的能源需求。从能源现状来看,中国缺乏能源。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占GDP的10%,而能源消耗占能源消耗的21%。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这一鸿沟的存在意味着中国能源结构调整进展缓慢,煤炭占比仍然是现实问题,这导致了中国能源价格持续攀升、能源环境压力不断增大、能源安全面临多重挑战。

  降低能源消耗现实的手段是提能源使用效率,进行能源结构调整决定着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在中国,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产业都存在大量的过剩产能,这无疑是对能源的无端消耗。实行产业并购重组,缓解产能过剩现状是中国能源结构调整迫切的需要。但在中国进行产业合并还是很困难的,有些拉郎配式的并购重组,并不是资产的真正合并。这存在中央和地方税收的利益分配问题。

  中国加快推进能源全球化

  不管是从经济角度,还是从能源角度,我们都认识到,全球化是中国必须要走的一条出路。在全球的境外投资中,201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创下流量878亿美元的历史新,成为三大对外投资国之一,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但从存量角度讲,只占到全球的2.3%。走出去的企业虽然数量很多,但单个项目投资额还是比较小。投资的相对规模相对发达国家还是比较小的。

  这些资本流向何方?据中国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2012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中国对美国投资同比增长123.5%,美国成为继香港之后的第二大直接投资目的地,流向英属维尔京、开曼群岛的投资则大幅下降近七成。

  追溯交易,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境外投资都是资源导向型的,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政府明确表示,将在能源与资源领域实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政策,鼓励企业通过海外投资获取石油、金属矿产等重要战略资源。进入21世纪后,中国能源资源企业海外投资活动引起了非常广泛的国际关注。三大石油公司开始频繁出现在国际石油市场并购项目的大名单中,参与并购的资金数量也逐年放大。

  所有这一切都符合公司想做大做强的逻辑。中石油的目标是到2015年油气产量可达2亿吨,天然气产量增至1100至1200亿立方米,海外业务目标占总体产能50%。中石化的目标是2015年实现国外产量翻一番。中石化的规划目标是2011年到2015年实现6%~10%的增长目标,这一速度比上一个十年要慢不少。若对比海外石油生产比例,仍然是一个十分有限的数字。此外,中国国内油田开发都已步入成熟阶段,这也是为什么中国需要大力扩展海外石油生产的原因。

  中国企业“走出去”面对很多挑战,有不少是来自东道主国家的政治压力,他们不断质疑中国企业是抱着政治目的还是商业目的来投资。中国公司也面临很多挑战,当拥有在全球分配的资产时,很难想象以现有的组织结构,如何使用更透明的方法做决定而不是独断专行。

  拥有全球视角不仅意味着学习国外文化和市场经验,更重要的是能够雇佣到当地优秀人才,真正实现文化的融合,这是拥有全球化的真正特征所在。

上一条 上一条: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新变化
相关新闻  能源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