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当前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2011年6个节能减排目标完成了3个,有3个没有完成。”这是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讲三菱。没有全部完成2011年年初确定三菱PLC节能减排方面三菱PLC目标,有很复杂的原因,但根本的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没有到位。虽然张平讲的是客观事实,但记者注意到,2011年,国家在政策措施出台、企业落实节能减排责任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2011年,国家不仅出台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这样纲领性的节能减排文件,还出台了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淘汰白炽灯路线图、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具体部署,以及细化了节能减排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推广先进节能技术等一系列不下百余政策措施。
用能企业不断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尤其是央企以及国有大中型企业。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截至2011年底,央企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比2005年下降20.3%,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36.3%,降幅过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化学需氧量排放减少36.1%,降幅过全国平均水平23.7个百分点,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
节能服务产业在大的节能减排背景下也得到迅猛发展,产值已1000亿,其中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额增长达400多亿,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备案节能服务公司数量已增加至2339家,从业者人数达到近40万人。
虽然我国节能减排政策持续给力,企业落实责任总体到位,节能服务产业发展迅猛,但一些问题也必须正视。
六大耗能行业能耗不降反升
日前,有媒体引述政府官员的话称,受六大耗能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不降反升”所累,2011年工业全行业无法完成同比降低4%的节能目标。一些专家也认为,随着今年“工业稳增长”被放在突出位置,工业节能形势将更加严峻。
以耗能行业中的水泥行业为例,“十一五”末总产量只有17亿吨,2011年底已经突破20亿吨;钢铁行业的增速直到2011年11月份才放缓,产能接近6 .9亿吨。市场对耗能行业的刚性需求,增加了工业能耗水平,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
目前,摆在人们面前的问题是,一方面是钢性需求的稳步增长,一方面是通过技术改造来实现节能减排的空间已经不大,如何解决这对矛盾?成为从政府到企业共同思考的问题。
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耗能行业的能耗稳步增长,其实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我国经济的稳步向好。这并不可怕,因为西方发达国家也曾经历这样一个过程,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有效避免了低能效。
能耗不可怕 怕的是低能效
从学术界的观点看,节能不是单一的技术节能、管理节能那么简单,而应该是一个系统节能的概念。但由于我国经济还处于一个发展上升期,所以很多企业的节能改造,往往都是通过不断技术升级来实现的。
但诸如技术的匹配性,在整个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的适用性等问题也暴露出来。笔者在采访有关技术人员的时候,这些问题得到了部分印证。
“对余热余压的回收利用,不是哪儿有余热余压都能用,都要用,要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工艺流程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后才能给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节能改造方案。”思安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史晓云对笔者说,一些工业企业由于对节能改造的相关技术不是很了解,所以总想利用某一种技术,把企业的所有余热余压全部利用起来,我们又何尝不想呢,但必须考虑技术的适用性,以及企业的整体节能效果,且不能影响企业的正常的生产秩序,只有这样的节能才是有效的科学的节能。
湖节省节能监察中心许亚飞总工程师告诉笔者,一些工业企业在节能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确实存在只注重某一环节的问题,对整个工艺流程系统节能的考虑不够。“工作中,我们也会提醒用能企业,要提系统节能意识,但系统节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一个过程。”许亚飞说。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对于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应该说是一种必然,但如何提升能效才是我们应该思考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节能减排 要能效当先
节能减排是当前范围热的话题之一,因为大家对化石能源稀缺的认真已经统一,能源价格持续走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所以各国都在通过不同的手段来实现节能减排,从而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正在速增长,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短时间内还难以解脱,但同时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国也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各国对于我国在“十一五”期间的节能减排工作成主就给予了肯定。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如何进行经济转型,如何提升单位产品能效,才是解决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这对矛盾的必然之选。因为经济发展就必然离不开对能源的合理利用,经济发展越快,对能源的使用也会同比增长,这是正常的,所以要想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除经济转型外,提能效将首当其冲。
北京科技大学环保能源研究中心副主任苍大强教授认为,提能效的终解决方案应该来自系统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都是手段,而系统节能是整合这些手段的佳途径。”苍大强说。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康艳兵主任则认为,由于大部分耗能行业的产品附加值和利润率较低,因此工业增加值(分母)的增速跟不上能耗(分子)增速,因此导致了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分数)不降反升。“走科技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转型升级,由以量取胜转为以价取胜,是解决工业节能的治本之策。”康艳兵说。
“然而,体制性问题也加大了工业节能难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权威专家表示,一方面,工信部不掌握中央及地方工程项目的投资审批权,也无法直接对耗能企业进行“关停并转”;另一方面,工业部门相对于交通、建筑、消费部门,被认为是完成“十二五”全国节能目标的“主战场”,工业节能目标被不断加码。这就给工业节能减排提出了更的要求,实现的难度也就提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认为,由于“稳增长”被视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工业稳增长”被放在突出位置,各地方将“保增长”置于“调结构”之前的风险加大,更容易重蹈发展体量大、来钱快、GDP贡献率,但往往也是耗能行业的覆辙。
虽然专家学者观点各异,但对于要提能效是共同的认知。张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加强节能减排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百姓生活环境的需要,也是作为负责任大国应该采取的措施。对此,中国政府的态度是坚决的。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的力度。我们相信,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十二五”规划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一定能够完成,对此应该充满信心。
上一条:北京颐和园管理实时自动化和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