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菱控|三菱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新闻搜索
新新闻
本月热门TOP10
珠三角制造业转型之路:漫长的冬天
http://www.lk30.com
文章来源:网络 更新时间:2012-10-8
分享到:
珠三角制造业转型之路:漫长的冬天

导读:

  小张所在企业算是“幸运儿”,对作为全球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和出口基地的珠三角地区而言,对外环

  漫长三菱冬天

  业务员小张近刚刚从芬兰出差回来。其所属企业是深圳一家为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品牌手机生产配件欧姆龙大型电子产品制造企业。

  受苹果、三星等产品冲击,诺基亚基恩士老大地位已一去不复返。不过,尽管其企业身处供应链低端部分,小张却并不悲观。他解释:“诺基亚可能更需要寻找质优价廉的配件产品,而我们正好能为它提供。”

  据了解,该电子企业逐步加大了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原本研发费用占总收入的15%,去年以来再提几个百分点。

  小张所在企业算是“幸运儿”,对作为全球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和出口基地的珠三角地区而言,对外环境低迷,对内生产成本不断攀升之下,其低层次制造业之路已走到尽头,但相对于长三角地区而言,珠三角外贸依存度,产业单一性,其转型之路尤为艰难。

  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经济危机对企业来说也是资源重新分配的机会,与其盲目跟风投资,不如修炼内功提升产品竞争力。

  “欧洲正在下雨”

  一位东莞五金厂的老板告诉记者,今年的经济情况和生存环境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更为糟糕,除了订单下降外,还要面对用工和原材料成本上涨、税负沉重等压力,企业没有利润可言。

  在9月底举行的中博会论坛上,广东省中小企业促进会秘书长谢泓用“美国下了雨,欧洲正在下雨”形容大环境。

  “现在看来全都是L型复苏。中国是经济危机后慢慢呈现出来受伤重的国家。”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北京WTO事务研究咨询中心首席专家程大为说。

  珠三角制造业企业大多“两头在外”,已经耐受了很长一个“寒冬”,并且不知道“寒冬”什么时候结束。许多企业没有新技术点,没有新想法,只能运用传统避险方法,在L型底部延缓生命。

  广州一家大型服装厂近期在台州再设一分厂区。欧美多个知名品牌潮流服装就是从这里发送出去的。

  该厂前人力资源经理郭先生对他的两位老板一直很敬佩。拥有员工近千人的工厂“全靠老板两姐弟一肩挑”。在十多年企业运营过程中,两位老板总能提前感知到全球经济波动,及时作出生产安排调整。即使在2008年金融海啸的时候,仍然取得订单和利润双增长。

  不过,如今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更加严峻。即便有新想法,代价也很大。因为贷款成本,老板一直坚持从不贷款。他们利用自有资金在台州设厂,砍掉原本占比很小的自主品牌,设备上采用更多的机器代替人手。经过这么一番大动筋骨的调整,企业目前运作稳定。

  但是将分厂区设在台州又碰到来自请人和原材料采购的新问题。一年前外贸环境恶化,工厂压力急剧上升,郭先生因为身体无法承受而辞职。老板多番游说郭先生,希望他能重回工厂,扶持新厂区发展。“自己做人力资源,知道制造业请管理人才有多困难。经济差的时候,制造业企业更加无法吸引人才。”郭先生说。

  来自中国中小企业促进会的数据显示,人才与资金短板仍然严重掣肘中小企业。在中小企业从业人员中,大专文化以下占80%,在中小企业的级管理者中,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仅占三分之一。

  方向

  温州大量企业外迁、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和矿业。对这一现象,程大为概括为“离本地化,离制造化”,认为导致了产业空心化趋势明显。

  事实上,珠三角也有类似现象。郭先生身边就有不少原本生产传统电光源的制造业企业,转行投入LED灯具。

  “这些老板可能根本不了解LED技术,以为跟传统灯具一样组装生产就可以。结果没有核心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用不了多久就变色,没有市场。”郭先生说,很多前两年转做LED的企业现在已到了资金链断裂的边缘。

  上海支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建臣表示,珠三角长三角企业都在喊产业升级转型,但没有方向。

  在接受采访时,潘建臣说,2008年金融海啸以来企业要转型升级实质更加困难,资源向大企业集中,需要再平衡。

  “企业转型的大方向不清晰。”潘建臣说。其认为,太阳能、风能这类产业对中国来说不适应,是在“污染自己给西方国家送清洁能源”,生产距离获得国家补贴需要8到10年。

  潘建臣表示,第二代企业家有时对科技项目无法理解,这也导致了企业容易盲目投资。他强调,转型升级要视乎现有国家工业体系是否支持。

  越来越多人提到回归企业家精神,不要盲目跟风。

  刚从欧洲考察回来的小张表示,珠三角企业在传统行业中运作了十多年,对本行业熟悉得不得了,“这就是宝贵的资本。”他认为,其所在的企业虽然没有太大的动作,但立志做品牌手机配件“无可替代的供应商”这个目标越来越清晰,企业对自身发展也很有信心。

  “当然,做企业是非常苦的。现在大家都想赚快钱,没多少人能坚持。”小张说。

  志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及行政总裁李志浩则表示,19年来坚持专心做空调的企业,总能找到很多机遇。

  李志浩介绍,2012年,国内出现“凉夏”,这个词让空调行业心灰意冷。但是,“如果你有了全球化的视野,你就会清楚地意识到,有‘凉夏’就必定有‘热冬’。像非洲这些地区,空调有的是市场。”李志浩说。

  经过策略调整,今年国内空调市场整体下滑20%,而志海外销售对集团的贡献率过了50%,其中,非洲市场增长达284.6%。

  “如果关注今年空调市场,你就会发现,随着中国空调业竞争力的提,许多外资品牌在中国收缩了战线,有的甚至退出了中国市场。”李兴浩说,“只有坚持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持续不断创新,中国制造才能畅行天下,成为优质制造的标志。”

上一条 上一条:涡轮温叶片研发成功 我国掌握燃气轮机核心部件制造技术
下一条 下一条:我国水电科技达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