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菱控|三菱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聚焦 >> 正文
新闻搜索
新新闻
本月热门TOP10
工业制造:底特律申请“破产”:美国为何抛弃“老工业基地”
http://www.lk30.com
文章来源:观点中国 更新时间:2013-7-25
分享到:
工业制造:底特律申请“破产”:美国为何抛弃“老工业基地”

导读:

  美国的传统工业体系主要由几大工业重镇维系,其中底特律和芝加哥两座城市是具代表性的。美国制造业在称雄,曾经的几大主力中有四个在这两个城市: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在底特律,波音公司在芝加哥。然而今天,这两座代表着美国工业基本传统的工业中心,一个宣告“破产”,一个度日十分艰难。

  底特律申请“破产”,多少让人感到有些奇怪,奇怪的不是为何美国的标志性工业大都会衰落的如此之快,而是一直调宣称要“再工业化”的美国,为何要如此彻底地抛弃底特律这样的“老工业基地”?

  工业文明之所以称之为文明,很重要的就在于它具有传统和传承的特点,尤其是基础设施和技术的传承。这种传承离不开具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老工业基地”。重振制造业,不仅离不开这种传承性,也离不开拥有复杂的基础设施体系,和庞大技术工人群体的传统工业基地。

  美国的传统工业体系主要由几大工业重镇维系,其中底特律和芝加哥两座城市是具代表性的。美国制造业在称雄,曾经的几大主力中有四个在这两个城市: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在底特律,波音公司在芝加哥。然而今天,这两座代表着美国工业基本传统的工业中心,一个宣告“破产”,一个度日十分艰难。

  美国要回归制造业,但又为什么不重振和依托这些“老工业基地”?应该说不是不想,而是已经没有这个能力。美国经历长时间的“去工业化”,已使其“老工业基地”完全“空心”。一段时间以来,底特律和芝加哥这样的“空壳”城市,还能依靠以印刷美元的货币政策支持的财政支出勉强度日,至少从表面上还能让人们以为美国的工业基础还在。然而今天量化宽松的货币终于用得差不多了。

  底特律的衰落是“去工业化”的结果,而“去工业化”又是美国发展的“大势所趋”。二战后,殖民体系崩溃,美国虽然在新的资本主义体系中称霸,但却不再拥有老牌殖民者的“特权”。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像19世纪那样随意地从殖民地获取资源的情况已不复存在。企的原料、劳动力成本,日益严重的环境灾害,逼迫美国将传统工业转移,先是从大城市转向农郊,继而转向第三。转移造成工业空心化,但很长时间里美国却毫不在意,因为1980年代以来科技和互联网的兴起以及金融服务业的迅速扩张和美元霸主地位的加强,让美国认为靠这些就足以永远坐在产业链的顶端,工业已不大重要。然而离开了制造业,互联网和金融服务业带来的繁荣逐渐暴露出了虚拟的本质,而随着美元的加速膨胀,泡沫终还是破灭了。

  直到泡沫破灭,美国才悟出:工业不能“去”,无论是华尔街的金融巨头还是硅谷的新兴科技都无法取代传统工业而成为经济的支柱。于是奥巴马政府提出“再工业化”。然而,虽然奥巴马的“再工业化”强调要以新技术为依托,发展附加值的制造业,要建立拥有强大竞争力的新工业体系,却无法掩饰其想要找回美国制造业曾经辉煌的意图和无奈。“新”字固然振奋人心,但工业体系的建立却需要长期的积累,没有老工业基地的支撑,“再工业化”只能是“去工业化”路上喊出的一声安慰人心的口号。

  “去工业化”曾经是美国“顺应时代”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以跨国公司为触角,将产业链的低端即制造业的基础设施部分和装备制造部分移植到发展中国家,而发达国家自己居于产业链的顶端,以科技和金融“掌控一切”。事实上,这种掌控一度成功地在发展中国家造出了所谓“中等收入陷阱”,这也一度让整个相信,西方跨国公司的力量越国家,由它形成的产业链无法逾越。

  今天,可能“中等收入陷阱”还经常被用于描述发展中国家,但居住在底特律和芝加哥的“等收入”者们可能比谁都清楚,真正的陷阱是“去工业化”。现在看,要想“再工业化”,就必须从产业链的顶端回归到产业链的中、下游,然而,对于过惯了借贷消费生活,更愿意通过在FACEBOOK上的创意实现GDP的人们来说,再回到老福特发明的流水线恐怕不太容易,更不用说,拥有完整产业链条和工业体系的“老工业基地”已经彻底被美国抛弃。

上一条 上一条:三菱FR-A740-45K-CHT,三菱伺服
相关新闻  工业制造   再工业化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