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位置空出来,我马上就想,如果全的人随便我挑,我会让谁来坐这个位置?”并不掩饰追逐“科技大牛”们的野心,这是百度董事长李彦宏的用人原则。5月16日,伴随吴恩达正式加盟百度,这位爱好上网、自称是“半个IT宅男”的百度公司掌舵人,悄悄在自己实时更新的“人才目录”上重重划下一个钩。
吴恩达是谁?
这个在国内用户中显得陌生的名字,在大洋彼
此前谷歌收购了多家机器人公司,而国内的百度也开始动作了,大力招揽人才开发“人工智能”。“谷歌大脑之父加盟百度!”事隔近一月,这条消息带来的“余震”仍在大洋彼岸的硅谷科技圈蔓延着。5月16日,百度宣布任命吴恩达为百度首席科学家,全面负责百度研究院。“这会在互联网行业再次掀起一股人工智能的热潮。”作为国内同行,南京大学机器学习专家周志华兴奋地说道。
硅谷“挖人”只花10天
“每一个位置空出来,我马上就想,如果全的人随便我挑,我会让谁来坐这个位置?”并不掩饰追逐“科技大牛”们的野心,这是百度董事长李彦宏的用人原则。5月16日,伴随吴恩达正式加盟百度,这位爱好上网、自称是“半个IT宅男”的百度公司掌舵人,悄悄在自己实时更新的“人才目录”上重重划下一个钩。
吴恩达是谁?
这个在国内用户中显得陌生的名字,在大洋彼岸以及全球科技界却是个响当当的光环人物。他有着众多头衔,作为学者,他是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和电子工程系副教授、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作为企业家,他是在线教育平台Coursera的联合创始人;尤为重要的是,他曾一手创建和了谷歌的深度学习团队,开启名噪一时的谷歌大脑项目,被称为“谷歌大脑之父”、“谷歌大脑背后的X教授”。和多伦多大学的GeoffreyHinton、纽约大学的YannLeCun一起,被誉为“人工智能三大专家”。
尽管和谷歌这样的科技公司一直有合作,吴恩达一直并未真正加入其中的某一家。今年3月,当他向身边朋友透露想进入工业界的想法时,不需要发布任何求职简历,这个消息迅速被谷歌、FaceBook等各家互联网大佬获悉。百度是其中一家。
“我们不是出价的一方,恰恰相反,还比一些竞争对手的价格低了不少。”百度大厦5层的一间小型会议室里,百度级副总裁王劲回忆这场火药味十足的竞争,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挖人,无论对当时正在美国硅谷亲自邀约吴恩达的王劲,还是在北京坐镇的李彦宏都并不陌生。就在一年前,百度同样参与了对“人工智能三大专家”另一大佬GeoffreyHinton的竞标。在这场每隔半个小时就报价一次的竞标中,百度出价甚至于对手,却在竞标过半时被谷歌“横刀夺爱”。
这一次,相似的故事有了完全不同的结局。
几次在美国当面沟通之后,王劲认为时机已经接近成熟。4月,王劲邀请吴恩达来到北京,与李彦宏吃了一顿饭。在这顿长达3个小时的午餐里,讨论的话题从两人都感兴趣的人工智能开始,顺利延伸至百度研究部门形态和将要解决哪类问题。“我不要求好的收入。我希望来帮助你们。”吴恩达就这样接下了百度首席科学家一职。
此时,距离吴恩达的好朋友、百度深度学习实验室负责人余凯次向他提出邀约,不到10天时间。
百度大脑具备2至3岁孩子智商
“百度会是几家中跑得快的。”对于为何选择百度,吴恩达给出了自己的理由——百度的执行能力让他吃惊。
这也是在国内“BAT”(百度、阿里、腾讯)互联网级俱乐部中为低调的李彦宏近年来在下的一盘大棋。在多个场合,屡屡被问到和另两家如何竞争时,李彦宏总是会抛出一个词,“厚积薄发”。
什么是人工智能?这个不足10字的问题却是一厚摞学术专著都难以概括的。原因无他,人工智能涉及众多领域、枝蔓复杂,让机器人从处理自然语言到处理语音、图像识别的“深度学习”技术是其中一角。
2012年6月,吴恩达操刀完成的科技界经典的“识别猫”正是一个经典案例:1.6万台电脑模拟一个人脑神经网络,向它展示1000万段随即抓取的视频,在没有任何外界干涉的条件下,这个网络自己认识到猫是什么,并找到了猫的照片。
2013年年初,百度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李彦宏亲自担任院长。这个研究机构用了竞争对手不到一半的时间就构建起动力澎湃的计算平台,用于大规模模型训练;目前百度大脑已经具备2至3岁的孩子智商,拥有200亿个参数,构造起大的深度神经网络;过去一年,百度的图像识别能力已经做到了全球一流水平,稳坐国内把交椅,识别度达到92%左右,过了过去15年识别率增幅的总和。
李彦宏近在读一本书,《奇点临近》,“技术临近突破点”的观点让他兴奋。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季度,百度研发费用三个季度连续过十亿元,2013年第三季度研发支出为10.91亿元,第四季度为12.64亿元,2014年季度为12.77亿元。
“互联网公司平均把营收的7%投入研发,百度投入的比11%还要多。随着营收不断增长,研发投入还在继续增加。”王劲说道。
未来两年百度大数据引擎不谈收入
“未来两年,你不要问我有没有收入。”今年年初,领下百度“大数据引擎”开放项目,王劲提了个要求。没有犹豫,李彦宏爽快答应。
今年4月份,百度宣布开放全球首个“大数据引擎”,一直在后方深耕细作的技术积累面向整个社会。在这幅百度提供的愿景中,开放云通过分布全国的百度数据中心,可以为传统行业提供大规模的数据存储和分布式计算。在此基础上,数据工厂则对行业数据进行一系列规范化处理,提供数据管理和分析能力。更上一层,百度大脑则可实现前瞻性的智能数据分析和预测功能。
吴恩达和他代表的人工智能研究技术,正是实现这幅愿景的关键环节。
作为整个百度的智囊团,百度研究院目前包括三大实验室,硅谷人工智能实验室、北京深度学习实验室和北京大数据实验室。未来,吴恩达的工作重心也将是这三个实验室。尽管目前刚刚开张的硅谷人工智能实验室还只有几名研究员,但到2015年它就将扩大成一支200人左右的国际化团队。
就在吴恩达宣布他加盟百度的当天,就有6位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知名研究学者来申请百度的职位。和此前客气居多的态度截然不同,吴恩达将成为百度下一步吸揽人才的一面“活招牌”。
事实上,大数据早已成为百度的一大“生财之道”。以应用了百度深度学习技术的“凤巢”项目为例,用户在百度搜索框里输入内容后为其找到贴切的搜索结果,同时实现精准营销,这样的大数据变现能力已经成为百度所有营收构成中增长快的一部分。
不到一周前,百度更是牵手万科,百度的大数据分析及云计算技术将为商业地产提供智能化升级的解决方案。智能化升级之后的金隅万科广场将装上一颗“百度芯”,顾客可以在手机上查询金隅万科广场周边交通是否拥堵、停车场还有多少空位等等。
在英国布拉德福德大学教授彭永红看来,这正是互联网企业走向线下的一个代表。“大数据不只是优化了服务流程,也将改变服务结构。”
人物专访:现在的很多数据没有价值
记者:“大数据”已经成为一个流行词,你怎么看待这个趋势?谁在大数据方面有竞争优势?
李彦宏:现在(很多人说)数据已经爆炸了,我们要解决的是信息爆炸、数据太多的问题。其实我觉得,这有点误导的嫌疑,我们现在看到,每天产生的很多数据基本都是没价值的数据。现在传统产业在数据上仍然没有优势,互联网公司目前在数据上也没有优势。百度在技术上已经有多年积累,在我们看来,技术已经充分准备好了,可真正想要的数据现在还没有搜集上来。举个例子,百度每天有几十亿人次的搜索,可只能据此作出宏观预测,想要真正做到个性化,现在的数据积累其实还不够。
新一代的数据收集,不管是收集工具也好,或者说数据本身也好,都会有很大的发展。但是这里面,难点并不在于你制造出来一个新型的硬件,而在于能够找到那个点,找到什么数据对人们是有价值的。
百度大脑未来可能比人聪明
记者:“百度大脑”未来会比人脑更聪明吗?
李彦宏:我们的“百度大脑”,是用很多计算机加上我们的人工智能,再加上深度学习这些技术去模拟人脑的思维,现在大约相当于2到3岁孩子的智力水平。这可能是上复杂的、模拟人大脑思维的系统。但是,根据摩尔定律继续做十年、二十年的话,这样的一个大脑很有可能就会比人脑还要聪明,那时候质变就会发生。
这一天我觉得并不会太遥远,因为技术的发展可以使得人的智力越来越大程度被电脑所模仿,有一天电脑的这种能力可以达到人的智力。其实,现在已经有所端倪,例如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机器人可以代替酒店的行李员,帮你拿行李。但是再过五年、十年,将有更多的事情可以用电脑来干,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来做,那个时候中国的社会将发生根本改变。
技术会改变互联网
记者:互联网和其他行业的跨界合作似乎已经成为一股“流行风”,教育、理财、旅游等领域在互联网的介入下成为如今风光无限的在线教育、互联网金融、在线旅游等。在您看来互联网对传统行业意味着什么?未来,互联网又会被什么改变?
李彦宏:我认为互联网思维模式几乎对任何一个传统产业都有很大的启发作用。未来会发生一件事就是技术会改变互联网。我相信很多人在过去很多年都切身感觉到互联网对自己生活的改变,但是有多少人能真正感受到技术对于互联网的改变呢?并不多。
因为技术在积累过程当中,在它还没有真正爆发出来、没有影响到具体的衣食住行的时候,你可能不会感觉到。然而,技术积累到一定地步的时候,会发生从量变到质变,当发生质变时,人们就有可能措手不及。我觉得这就需要我们对技术,对大数据,或者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互联网相关技术,有一个及早的了解、及早的认知、及早的拥抱。
上一条:东芝:日本东芝开发“智能农业” - 东芝 智慧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