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考察铁路总公司时,李克强又特意表示:“我每次出访都推销中国装备,推销中国铁时心里特别有底气。中国铁走出去不仅能带动装备和劳务出口,更会在国
在“级推销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名单中,铁无疑是重要内容。
近日在北京会见美国国会众议院代表团时,李克强再次提出,中国将推动铁、速公路等先进技术装备“走出去”,通过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从去年年底至今,李克强在对外访问时屡次主动推广中国铁——从欧亚到非洲再到英国,近来5次出访中他已4次明确提及中国铁。而此次在会见美国国会众议院代表团时,李克强又强调,中方愿积极参与美国交通基础设施升级换代,通过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8月22日考察铁路总公司时,李克强又特意表示:“我每次出访都推销中国装备,推销中国铁时心里特别有底气。中国铁走出去不仅能带动装备和劳务出口,更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
那么,中国铁出海的佳时期是否已到来?铁企业在扬帆出海之时,还将遭遇哪些挑战?
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
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历史上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同年,时速达160公里的国产快速旅客列车在广深铁路开行。今年恰逢中国铁建设十周年,如今国内铁里程已达10000公里,长度位居全球。
不过众所周知,受到2011年甬温动车事故的影响,近年来中国铁的建设速度已明显放缓。
经过两三年间发展减速的沉淀与思考,外界已开始认识到建设铁对拉动当地社会经济的重要性。更为重要的是,铁是我国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代表,也是中国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标志性成果。
中国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南车戚墅堰所)总工程师陈笃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当前发达国家提出绿色制造、实施再工业化以及加快端装备制造和新型产业创新发展的背景下,我国装备工业必须提产品技术含量和服务水平,以适应发达国家对产品端化的需求。
“面对端化的需求,我国以铁这个技术含量的‘拳头’产品为突破口进行出口推广,符合‘大国重器’的国际形象。”陈笃说。
中投顾问交通行业研究员蔡建明也认为,铁技术输出是我国装备制造业核心实力提升的重要标志。
因此,不难理解李克强为何会频频推广中国铁,而技术的飞速进步也的确给了他推广的底气。
中商情报网产业研究院行业研究员李彬对《中国科学报》记者指出,通过10年1万公里的建设,中国铁的先进技术与安全性已经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如今我国多条铁线路运输数据非常良好,核心技术、核心设备的攻关工作也已取得重大突破。蔡建明说:“中国铁在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方面已经达到先进水平,对外输出技术、设备是水到渠成的事。”
“进一步从国家安全角度看,当前海上运输网基本不在中国控制之下,大力发展并输出铁、寻求建立洲际铁路运输网,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海上资源线的安全压力。”李彬说。
坚持以技术换市场
就在中国铁“出海”即将迎来井喷之际,一则外界关注度不的消息在铁企业内引发不小的震动。
日前,由于德国著名企业福伊特所供应的中国铁动车组车辆齿轮箱连续出现裂纹、热轴故障等问题,中国铁路总公司已要求国内厂商暂停使用福伊特的新结构齿轮箱。长期采购福伊特齿轮箱用以制造整车的北车集团,目前正在全球寻找新的供应商。
齿轮箱是速列车上重要的关键零部件之一,但目前中国制造的铁整车上还没有装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齿轮箱,相关国内企业正在加快自主研发的步伐,而此次福伊特齿轮箱故障事件无疑给了中国企业极佳的市场切入契机。
记者了解到,今年5月,中国南车戚墅堰所自主研制的我国首套时速380公里动车组齿轮箱驱动装置已经通过30万公里运营考核,未来将有望替代国内铁采用的进口齿轮箱。
由此也不难看出,今后中国铁“走出去”核心的关键在于——能否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陈笃指出,铁装备作为端装备制造业的典型产品,不能如以往传统劳动密集型出口商品一样,仅靠低价取胜。
“铁产品必须作为经济附加值、核心技术水平的产品走出国门,这样才能培育端装备制造产品以提升我国的竞争优势。”陈笃说。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国铁相关企业获得的海外铁路类订单已经过千亿元。在铁出海速度越发加快之际,业内人士均认为,我国的铁装备制造企业必须以绝对的技术优势占领国外市场,实现以技术换市场的贸易方式抢占国外市场,才是长久发展的核心之道。
专利壁垒切勿小觑
虽然我国铁装备的整体技术水平已逐渐接近水平,但在“出海”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许多的障碍,尤其要警惕资金筹措、技术标准、知识产权、跨国营运等挑战。
以今年正值建所55周年的中国南车戚墅堰所为例。陈笃告诉记者,作为铁装备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单位,在“走出去”过程中,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就在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两方面。
当前,技术标准正成为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铁建设标准已被国外垄断或使用,欧洲标准具有天然的排他性。
因此,国内企业在铁关键零部件方面,应当致力于技术标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陈笃表示:“中国南车戚墅堰所就将搭建完备的关键零部件标准体系构架,以增强技术标准适应性和话语权。”
而在知识产权方面,铁“出海”所面临的问题则更为复杂与直接。中国铁“走出去”后必将逐渐打破德国、法国等国垄断铁市场的格局,也将引起竞争对手的度关注和包括知识产权等手段在内的竞争遏制。
目前中国铁技术专利申请已经达到2000件以上,其中,国内申请人占70%,其次是日本、美国、欧洲,分别为13%、8%、7%。但由于中国铁技术是在引进技术再吸收创新中发展起来的,因此仍面临巨大专利隐忧。
“由于中国铁企业在海外专利布局不够,中国企业在知识产权、专利布局上要慎重对待,否则即使技术是自己研发的,也仍将面临昂的专利费。”李彬指出。
为应对这一局面,国内相关制造企业已经开始“先发制人”以保护企业自身的权益。譬如中国南车戚墅堰所已经开展了海外市场专利的申请和布局,将专利布局涵盖到主要的目标市场国家;同时还加强了海外知识产权预警系统,并进一步加大与国内外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合作。
相关专家建议,在没有获得相关专利授权的国家和地区,国内企业之间可以通过专利交叉许可、专利许可购买或专利转让等方式,避免竞争对手的专利诉讼或遏制。
上一条:三菱MR-J3-100A,MR-J2S-40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