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竞争制点
据预测,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还将持续增长,保障能源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将更加突出,对清洁效能源装备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而正处于新一轮能源变革的进程中
能源装备制造业是技术密集、关联度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现代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装备水平和自主制造能力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北京)国际能源峰会上,国务院参事徐锭明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带动几乎所有领域发生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带动我国产业经济升级。但我国能源工业与先进科技相比较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自己的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
成竞争制点
据预测,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还将持续增长,保障能源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将更加突出,对清洁效能源装备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而正处于新一轮能源变革的进程中,能源科技创新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能源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主要国家争相抢占的能源竞争制点。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指出,机械工业是为能源发展提供装备的重要产业,目前我国机械工业总体规模已连续多年位居前茅,发电设备的产量占全球60%左右,产业结构有所改善,产品技术逐年提。
事实上,能源装备制造是我国能源产业由大转强、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源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的不断提,对能源行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有力地增强了我国能源安全和低碳、清洁、效发展的技术装备保障能力。同时,能源装备的其它方面已经有了长足进步,比如我国许多产品、许多关键技术已经替代了进口。但是,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制造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技术和产品比较少,端的能源装备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制造强国战略———能源装备课题组组长陆燕荪在发言时表示,现在我国制造业的问题就是可靠性缺乏评价体系,而且不知道今后怎样努力才能够提产品质量、提可靠性。
现在,我国还有很多产品能源排放标、技术改造乏力、工艺水平落后、效节能等档产品供给不足,在资源制约、能源安全与环境约束矛盾加剧的形势下,应该说机械工业为我国能源产业、为能源生产和消费提供一些端的产品、加快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艰巨。
能源装备发展面临挑战
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董事长、中国能源报社社长李庆文指出,国际实践表明,随着化石能源日益枯竭,可再生能源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随着能源市场不断调整、创新和演变,能源供应来源日趋多元化。由于各类能源之间可替代性强,需要从能源全领域的度来分析我国能源产业的发展趋势,谋划我国能源产业发展的方向,进而为能源技术和装备业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同时,国内国际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表明,到2030年我国将成为上大经济体以及能源消费国,我国人口、GDP和能源消费总合将占全球总量的20%,快速的经济发展意味着工业化、城镇化和机动化。未来20年,预计全球过60%煤炭需求的净增长、20%天然气需求的净增长以及35%非化石燃料需求的净增长都将来自于我国。
当今经济与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国际经济危机将经济带入一个新阶段,全球产业都面临着一个结构重新调整、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孕育兴起,必将重塑经济的格局。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贸易保护主义、资源环境约束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我国重大技术装备的发展提出了一个挑战。
工信部装备司副司长李东指出,一个能源产业的强国同时应该是装备制造业的强国。而能源产业的发展与能源装备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发展经济如果没有发展自主的装备,这个经济是不牢靠的,同样发展能源产业,如果没有发展自己的能源装备,这个能源产业也是不靠谱的。所以,需求和供给紧密结合已经成为攻克大变站、大石化、大电网等国家重大工程的关键技术的一个重要经验。
众所周知,重大装备用于重大工程,研制周期长、前期投入大,只有落实了依托工程,装备制造企业才能根据重大工程的特殊需要投入研发资金,启动研制工作。同时,重大装备自主化要解决应用、推广的巨大障碍,尤其是“首台套”突破的难题。过去不少重大装备研制完成后,却难以应用、推广,只能“束之阁”。原因就是没有依托工程,陷入“无业绩—无投标资格—无业绩”的死胡同。而“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工业面临更为复杂的严峻的外部环境,一方面国内能源发展的长期矛盾和短期问题相互交织,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快速攀升。另一方面,能源市场更加复杂多变,能源总量、调结构、保安全面临着挑战。
用科技力量解决约束
根据预测,未来十年至二十年,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战略主要取决于国内外能源发展的环境和市场需求。从一定意义上讲,能源的消费革命和能源的生产革命都要依靠能源装备和科技的发展,可见能源装备和科技发展是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的生力军。在这种形势下,我国能源结构调整是能源工业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一方面,要求能源构造各参与主体打破条块分割、树立全局观念,加快大能源体系建设步伐,促进能源构造体系的有机融合。另一方面,对能源技术装备的发展提出了更的要求,用无限的科技力量解决有限能源和资源的约束。
特别是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的影响至今仍在不断演绎和深化,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纷纷做出重振制造业、回归实体经济的选择,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低碳经济为导向的新一轮发展浪潮。
李东介绍,目前工信部会同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等部门正在制定《中国制造强国2025规划纲要》,提出以“1+10”的规划体系,尤其是重点发展重大技术装备。同时,已经启动了《关于加快推进新时期的重大技术装备的指导意见》,以此推进在新时期、新要求、新挑战的情况下,如何拿出新的重大思路推进重大技术装备的发展。
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的工作,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我国要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主线和重点任务,集中资源和力量,统筹选择若干领域作为推进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的重点,以点带面,促进装备制造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一是选择那些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家重大工程亟需,对保障经济安全和能源安全意义重大的产品;二是选择那些技术含量、成套性强、能够大量替代进口、对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的标志性产品;三是选择那些市场需求开始启动、未来市场需求大的产品,确保国产装备能抓住重大市场机遇。
相关链接
我国端能源装备年进口约1.86万亿元
当前的经济与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孕育兴起,以新能源为代表的能源产业正在成为国际、政治、金融、安全博弈的一个焦点。对端能源装备而言,这些新形势、新变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30年前,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抓紧研制重大技术装备的决定》,拉开了效清洁发电、特压输变电、大型冶金、大型乙烯等重大工程所需的关键重大装备自主化、国产化的序幕。30年后,我国重大装备获得重大进步和重大突破,为我国国民经济30年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与国外端装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端能源装备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技术和产品比较少,很多端产品的领域的核心技术并没有掌握。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进口的重大技术装备都在3000亿美元左右,其中档数控机床、数控系统等占了90%。
二是关键部件发展滞后。端装备的元器件主要依赖进口,主机面存在着空壳化发展的问题。
三是缺乏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我们产业集中度比较,国际竞争力也比较强的发电行业,我们的龙头企业无论是规模,尤其技术创新能力与欧美大集团比还难以望其项背。
据悉,工信部装备司目前正在会同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等综合部门制定《中国制造强国2025规划纲要》,提出以“1+10”的规划体系,尤其是重点发展重大技术装备,并同时启动了《关于加快推进新时期的重大技术装备的指导意见》。
30年的历史经验告诉人们,未来端能源装备发展还需要坚持应用牵引、协同创新、两化融合和开放合作。增强用户在使用国产设备商的积极性,以用户先购带动端能源装备的研发、实验和工艺验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速信息技术与重大技术装备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强对外交流和合作,鼓励装备制造企业引进来,走出去。
(李 彬)
上一条:光伏:上半年光伏制造业总产值逾1500亿元 - 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