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中指出,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实施“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是在新形势下提出的对外开放战略。“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东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西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是发展潜力巨大的
“制造业是外经外贸的物质基础,要提供有力支撑。工业品是出口的重要支撑,占货物贸易的95%。制造业承担着保持扩大进出口的重任,需要落实好几条措施。
“要加深对‘一带一路’战略的理解,构筑实施合作共赢的新蓝图。”日前,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在2015中国西部区域经济发展论坛上如是说。
对“一带一路”战略加深理解
李毅中指出,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实施“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是在新形势下提出的对外开放战略。“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东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西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是发展潜力巨大的腹地国家。据统计,沿线60多个国家,44亿人口,GDP总量占的29%。既有发展亮点、优势,大多数又处于发展中、欠发达状况。受资源、产业、社会和地缘政治等诸方面的影响,沿线国家人均GDP只为平均水平的48%,有强烈的发展愿望和巨大潜力。一般来说,这些国家对我国发展的路程经验较关注,中国道路具有示范性,容易认同。大家有不同的历史民族文化,且长期往来交融;在经济全球化、多极化的大格局中,有许多相似相近之处。李毅中分析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将推动与沿线各国的经贸、文化、科技交流往来,合资合作、深度融合,也将带动我国经济发展、中西部开发和国际化水平的提升。
我国提出并实施“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战略,受到全球政治、经济各方面的关注,为此李毅中特别指出,“实施中既会受到沿线国家的支持和理解,也不免有异议和误解,甚至不可避免地有竞争、角力,对此应有足够的准备。”李毅中强调,“要加快建立我国区域经济贸易的主导权,带动建设国际经贸、金融、航运中心,增强我国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应有的话语权、定价权和资产配置权。”
制造业要提供有力支撑
针对新常态下的中国工业经济发展,李毅中指出,一是要正确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握工业经济的新变化,提振信心、攻坚克难、提质增效。二是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中,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向中端转变。
中国工业企业如何适应新变化、新常态?李毅中表示企业应寻求创新,增强内生动力和内在活力。中国工业企业应创新投资理念,控制投资合理增长,大力调整投资结构,规范企业投资行为。产学研相结合要在“用”字上狠下功夫,推进研发成果产业化、商业化。重塑和再造降本增效的观念,发展自动化、智能化,大力提劳动生产率。
李毅中还特别强调,制造业是外经外贸的物质基础,要提供有力支撑。工业品是出口的重要支撑,占货物贸易的95%。制造业承担着保持扩大进出口的重任,需要落实好几条措施。
一是以质取胜,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实现升级换代。服装、纺织品、日用轻工产品、食品要提质量安全、优化品种,采用现代科技,改进工业设计,增加绿色环保元素,使传统产业增加新的竞争力。装备制造、机械、电子、信息产品等在出口产品中已占有45%的比重,其技术含量、性价比。要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采用国际标准,以得到更广泛的市场认可。大力加强基础零部件、元器件的研制生产,提自给率,变代工组装为自主制造,完善扩展产业链。
二是发挥优势、扩大开放,提升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发挥先进行业优势,如轨道交通、电力、电信、工程机械等先进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已从产品出口发展到工程承包、合资合作、海外并购、合作研发、联合设计、品牌培育。铁已与28个国家和地区有合作项目,工程机械行业已在多国投资,还并购了一些发达国家的制造企业。“走出去”参与东道国的电力、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合作建立产业园区,项目投资带动了产品出口。华为、中兴配合中国移动等已在境外建立了20多个4G网络,采用了国产电信设备。铁建、海运、建筑等企业在国外承接了许多重大项目,同时输出和展示了先进效的工程机械。
三是深化外经外贸改革,创造新业态、新模式。我国与一些国家地区签订了投资、贸易保护协定,推进了进出口和投资便利化。电子商务扩展到境外,使制造业服务化延伸到国际贸易,互联网+同样在外贸中落地生根。政府及相关部门转变职能,对企业“走出去”减少审批,简化审核,缩小核准投资项目范围。进一步落实金融支持外经外贸的政策措施,研究用好外汇储备委托贷款。培育发展法律、金融保险、技术咨询等中介服务,指导和引导企业“走出去”防范风险,提效率。
上一条:三菱HC-SFS103B,FR-F740-30K-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