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风电产业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如今,近1年的时间过去,纵观风电行业光芒背后隐藏的问题——投资过热、重复引进落后技术、关键设备依赖进口、跑马圈地、多数企业集中于制造环节、企业研发投入少等——并未得到有效改善。
笔者认为,要改变上述问题,必须出台相关政策和制度,采取实质性行动,以整合资源、完善产业链,加大研发力度,占领产业发展制点。
投资过热引发跑马圈地
我国是一个风能资源丰富的国家。据初步探测,可以开发利用的储量约有10亿千瓦。自2005年我国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并推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起,风电产业就一直受到社会各方的大力追捧,吸引了众多投资者,这其中既包括国有发电公司,也包括一些外资和民营企业。因此,尽管我国风电产业起步相对较晚,却已经出现了投资过热的现象。
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国风电累计装机2580.53千瓦,风电机组的整机制造商过80家,叶片制造商过50家,塔架制造厂100多家。其中,80多家整体制造商的产能预计已达到2000万~3000万千瓦,而我国每年新增装机容量大约在1000万千瓦左右,可见其产能扩张已远远过了当前产业发展的需求。
产能的急速扩张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如引发价格战,形成自杀式的恶性竞争,给整个产业的发展带来不良后果。
尤其是2003年,国家发改委通过“特许权招标”的制度来确定风力发电企业的终上网电价。由于这种竞价方式是“价低者得”,在此制度的驱使下,国内外许多大中型企业甚至个人掀起了投资建设风电场的潮,个别地方甚至屡次出现企业以低于生产成本的电价中标情形,以抢占风电特许权项目。
盲目圈地、快速上马,其结果必然造成行业的无序竞争,并导致资源浪费。各大公司争资源、争设备、争管理运营人才等,甚至出现多家企业在同一风场重复竖测风塔的现象。
由于我国电网建设相对滞后,国内有相当一部分风机无法并网。2009年7月,国家电监会发布《我国风电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指出,由于风电输出困难等原因,风电场普遍经营困难。粗略估算,全国约有1/3的风电装机并网项目处于空转状态。
另据有关调查,与2009年同期相比,目前我国风电整机的平均价格下降将近1000元/千瓦。
为遏制这一趋势,我国必须首先摸清风资源状况,大力培养专业技术队伍,加强认证检测工作,加快建立国家风电装备标准、检测、认证体系和公共技术平台。
另外需要加快建立和完善行业准入制度,特别是要提整机制造业入行门槛,给风电投资适当地“降降温”。另外,可以引导企业进入市场,鼓励有实力的制造商“走出去”参与竞争,以拓展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推动资源整合避免重复引进落后技术
由于风电产业内部的利益争夺激烈,我国企业基本上是各自为战,独自进行风电技术的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彼此间缺少合理的分工协作,由此也就产生了多家企业先后购买国外同一家公司技术的现象。这种行为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金,还导致国内风电产业技术同质化的问题严重。
并且,由于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国内企业能够引进的大多都是落后的技术,这就导致了低端产品产能的过剩。
同时,这种低水平重复引进还制约了国内企业研发能力的提,无法摆脱国外风电巨头的控制。作为全球四大跨国风电巨头,西班牙Gamesa公司、丹麦Vestas、印度Suzlon、美国GE能源控制了我国约3/4的风电设备市场。但由于缺乏自主核心技术支撑,我国从国外引进的一些关键设备并不适合国内风沙伴存的自然环境。
2004年底,在我国风电产业市场开启的初期,国家曾提出引导风电产业发展的“引进——吸收——再创新”路线,希望能在与国外厂商进行联合设计的基础上,实现自主创新。
但到目前为止,仅有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风电设备实现了较的国产化率,关键设备的国产化率仍然较低;而且,国内研发的一些关键部件质量差、维护成本相当。目前我国的几十家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中,真正具备生产能力的并不多,能够形成批量的就更少,大多数关键零部件还主要依靠引进。
2009年9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财务部联合发出了《关于发布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2009年版)的通知》,对列入目录的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及元器件和重要资源性产品、原材料进口给予贴息支持。试图通过政策对企业的技术引进进行引导。
笔者认为,在加大对核心技术与关键设备研发的支持,推动自主创新,鼓励企业加强“再创新”环节的投入的同时,还应该加强资源整合,以克服技术重复引进的不利。除了中央颁布相关的技术和产品引进目录进行宏观引导外,各个地方还要鼓励推动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国内技术研发机构之间的合作。目前河南、江苏、黑龙江、湖北等省份都已率先进行尝试,进行风电技术研发资源的整合。
加强企业研发投入打造完整产业链
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风电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主要是因为研发投入少,在科技力量、实验设置条件、科研实力等方面存在不小的差距。
例如,德国从1980年起每年的研发投入基本保持在1000万~2000万美元;美国1981年曾达1.4亿美元,近几年保持在4000万美元左右;西班牙的风力公司投入11%的固定资产总额用于研发。相形之下,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远难达到这个程度。
笔者认为,为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我国需要借鉴国际经验,在前期由政府对企业的研发活动进行有力的扶持。例如,丹麦的风电技术比较先进,缘于其政府在风机技术开发的初阶段资助了重要的研发活动。我国应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其加大研发投入,鼓励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研发机构,以实现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的目标。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国企业仅有的技术力量也基本集中在设备制造环节。风电的产业链包括技术研发、设备制造、设备的检测认证、风场建设与运营等,我国目前并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由于缺乏全盘考虑,风电产业已经出现了上下游衔接不强的问题。
为改变这一状况,我国需要尽快出台风电产业的整体规划,使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保持同步,都能得到快速发展。另外,还要加快推动技术研发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帮助一部分企业从制造环节中解脱出来,进行转型。
上一条:产业转型关键在政策和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