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有望在“十二五”规划中上升为国家战略,并配合出台若干约束性指标。
黑猫”变“绿猫”
30年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基于邓小平提出的“猫论”,即“不管黑猫白猫,抓得到老鼠就是好猫。”这对中国具有巨大的历史进步性,突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思维方式,发动经济改革,实行对外开放。
当时中国的确缺“老鼠”,因此,我们把“加快发展”作为基本理念和核心目标,并且后来也的确创造了人类有史以来规模大、持续时间长的“经济奇迹”。然而,我们也在不经意、不自觉之中,成为上大的“黑猫”。
发展是硬道理。但是发展本身也是悖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增长是以巨大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为代价的,出现了生态环境上的“大折腾”。例如,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从“九五”时期的8.6%提到2001-2008年期间的10.2%,仅提了1.6个百分点,却导致了煤炭消费、水泥消费、钢铁消费等大幅度增长。根据银行数据库估计,2000-2008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从27亿吨提到70亿吨,年平均增长率为12.28%,其累计排放量为415亿吨;我们估计,2000-2008年中国一次性能源总消费量累计183.3亿吨标准煤,总排放二氧化碳累计450.4亿吨碳当量。
无论是哪一类数据都表明,这是一个典型的“黑猫”发展模式,严重脱离了中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相对紧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基本国情,成为甚嚣尘上的“中国威胁论”的重要理由之一。
党中央已经明确提出从“加快发展”转向“科学发展”,今后“猫”的颜色将变得十分重要。我们需要越代“猫论”,中国需要从大的“黑猫”,转向大的“绿猫”,同时还要变成一只“透明猫”——政府必须变成一个透明的政府,以解决腐败的问题,否则一只“不透明”的猫也变不成“绿猫”。这既符合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又是中国能对做出的大贡 献。
我提出“绿色现代化”的概念也是受邓小平的启发,邓小平曾指出中等发达国家的标准是人均GDP达到4千美元,这个标准再有一两年我们就能达到了,因此我就想中国需要新的现代化,这个现代化需要找个关键词,这就是绿色。
我们设想,中国的经济、发展方针转向“科学发展”和“绿色现代化”,至少需要三个五年规划:
个五年(2006-2010)就是依据“科学发展观”制定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引入和强化了“节能减排”这一约束性指标;
第二个五年(2011-2015)是将“十二五”规划定位为“绿色发展”规划,进一步强化绿色发展指标,特别是引入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率、森林蓄积量及碳汇能力等;
第三个五年(2016-2020)制定“十三五”规划,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使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在2020年前后达到峰,与减排路线图基本一致。只有实现上述目标,我们才认为中国发展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从“黑猫”模式转变为“绿猫”模式。
“十二五”规划:份“绿色新政”
六年前,我就明确提出了“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可惜没有被“十一五”规划采纳。这次“十二五”规划我们又重申了“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将极有可能写进“十二五”规划之中,成为“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要原则。换句话说,“十二五”规划将是中国个“绿色发展规划”,其核心思想和基本思路就是“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一旦出现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就必然从现在的能耗、污染、二氧化碳排放转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而且将出台和完善若干约束性指标。和“十一五”规划相比,这个转向是一次更为根本性、方向性的转向。“绿猫经济”将从此成为中国的主流经济。
按照“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中国可以在几方面进行绿色创新:1、绿色投资,我近重点研究的是林业,林业发展就是绿色产业的发展,林业投资就是绿色新政的投资;2,绿色消费,中国需要第二次市场转型,以创造刺激绿色消费需求;3,绿色生产,主要指工业企业的节能降耗;4,绿色增长,经济增长模式要和碳排放进一步脱钩。
“绿色发展”的内涵有五大支柱。“十一五”规划明确了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三大支柱”,“十二五”规划有必要在这三大支柱基础之上,再提出建设气候适应型社会和实行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战略。前者将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后者致力于全面提国家和全社会抵抗自然灾害能力,有效的防灾减灾就等于增加GDP。这五大支柱将构成中国绿色发展的基本内容。
“十二五”规划中会出台若干定量发展指标,既有继承“十一五”的指标,也有“十二五”新增的指标。我在《国家“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及目标研究提要报告》中建议,2011—2015年间使用以下8个约束性指标:
单位GDP能耗下降20%;
可再生能源比例提至14% 新增);
清洁煤比例提10%(新增);
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0%;
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10%,或者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20%(新增);
森林覆盖率提1.5—2%;
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比例小于1.5%。
不要小看这些指标。欧盟近提出,到2020年清洁能源在整个能源消耗中占比20%,胡锦涛主席去年在美国的承诺是2020年中国清洁能源占比达到15%,2009年中国清洁能源占比已达9.9%,照这个趋势下去,2020年我们很可能也会达到欧盟水平,也就是和水平同步了。
中国的王牌和软肋
中国要想在上率先实现“绿色现代化”,有自己的优势,也有劣势。
先谈优势:,中国有政治优势,决策层可以做出承诺,比如出台约束性指标;第二,中国的规划能力很强,比如可以出台指导未来一段时期的绿色能源规划;第三,中国有很强的执行能力,能确保目标落地;第四,中国有上具潜力的市场,这会给创新人员巨大的前景和期待,因为很多技术的应用,小国没有市场消化;后一点就是中国的企业家精神、创新精神,他们往往是后来者,但他们的学习能力极强,他们不一定发明技术,但善于创造性地应用。
1979年,正当处于能源危机时,吉米•卡特总统下令在白宫屋顶上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卡特宣称,“对于从今往后的一代人来说,这部太阳能热水器将只是一件仅供博物馆收藏的古玩,用以纪念美国人民曾经有过的一次伟大、刺激的探索,以摆脱对外国石油的严重依赖。”可还没到下一代人,卡特的继任者里根上台后,就将前任装在白宫上的太阳能电池板统统拆了,从那时起,美国就坐失了发展清洁能源的良机。今天太阳能大的市场在哪?在中国。
正因为我们有以上优势,也就会有它带来的劣势,就是可能出现我们常说的“一窝蜂”的现象。重复建设,重复投资,原本是良性竞争,终可能会变成恶性竞争。所以,中国的“绿色现代化”千万不能“大跃进”,关键是要健康发展,绿色经济也要“绿色”地发展。同时,我们现在很多绿色指标还没有被大多数企业所认同;一些还无法得到有效的评估;我们执行几十年的国标,也需要逐渐被绿色国标替代……这些都是中国绿色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企业要主动打好“绿色”牌
对企业而言,首先要了解国家层面的约束性指标;其次要结合自己行业的特点,实现节能减排,比如吨钢能耗、吨钢水耗,要在行业排放指标上向国际水平看齐;第三,再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更具体、更能提升企业持续竞争力的指标、技术标准。
1996年我去海尔集团,那时海尔就已经开始生产无氟冰箱了。当时市场上有氟冰箱卖得更便宜,也没有谁说过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我就问张瑞敏,是什么激励海尔生产无氟冰箱?他的回答很简单,无氟冰箱早晚会成为行业的标准。两年后我再去海尔,得知无氟冰箱果然成为进入欧美市场的一道门槛,包括节能指标在内,如果达不到欧美的标准,连贴牌生产的资格都没有。绿色标准本身就已成为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绿色发展”的国家战略需要有条件的企业带头行动。中国企业应该主动打好“绿色”这张牌,顺应之趋势,之潮流。我相信不久后中国一定会涌现出一批公认的绿色企业。
不久前我参观了德龙钢铁,董事长丁立国跟我讲,德龙要打造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钢厂”、“花园钢厂”,我听了非常受感动,钢铁企业一直被我们称为“黑色”冶金工业,今天,中国的企业家要把“黑色”冶金变成“绿色”冶金,“黑猫”变成“绿猫”。丁立国的话我绝对相信,因为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有一个特点,就是不需要请求有关部门的支持,先做出来给世人看。如果中国的企业家多一些这样的想法,多一些这样的实践和创新,我想就一定会带动整个中国的绿色转型。
上一条:新疆能源“孤岛”困局如何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