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菱控|三菱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新闻搜索
新新闻
本月热门TOP10
储能技术:储能产业期待政策“风向标”
http://www.lk30.com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更新时间:2013-6-6
分享到:
储能技术:储能产业期待政策“风向标”

导读:
 
风光储输示范工程   
 
目前中国储能产业在技术、行业标准、应用项目和政策支持四个方面仍有缺失,整体产业依然处于发展初期,远未到理性期与成熟期。 
 
近30年间,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一片大好局面的同时,也因此付出沉重的环境代价。
 
而这种环境代价与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密不可分。统计显示,目前中国80%的空气污染问题和50%的水体污染问题均源自此能源结构。调整能源结构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绕不开的核心问题,而储能产业作为能源结构调整的支撑产业,却仍处于发展初期,技术路线杂、标准缺失、成本等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行业的正常发展。
 
在日前举办的“CNESA储能国际峰会2013”上,多位与会专家向记者表示,眼下中国仍缺乏一种“谁来为储能买单”的商业机制,特别是没有出台与日本、美国类似的将储能作为独立产业进行扶持的政策。
 
事关环保大局
 
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储能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储能专业委员会)项目库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球共有过400个的储能示范项目,累计装机量达635兆瓦(不含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以及储热项目)。
 
与2011年相比,2012年全球储能示范项目总装机规模增加86.9兆瓦,年增长率为16%。当前,美国与日本仍然是主要的储能示范应用国家,分别占41%和39%的全球份额。
 
从全球储能技术的安装规模上看,除抽水蓄能、压缩空气以及储热技术之外,近年来的主流储能技术还包括钠硫电池、锂离子电池和铅蓄电池。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与科技装备司司长李冶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当前中国节能减排任务非常重,《“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中已提出要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再加之眼下各地雾霾现象严重、远平均水平,必须大力发展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将煤炭的消耗总量降下来”。
 
他指出,当前中国的节能以及发展清洁与可再生能源,都与储能密不可分,储能是国家“十二五”期间重点支持的发展领域。
 
储能专业委员会在峰会上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13》(以下简称《白皮书》)中指出,在现行能源政策影响下,我国“十二五”期间要建设发展的储能示范项目将主要集中在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并网、分布式发电及微网、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电动汽车等领域。
 
截至2012年底,中国储能累计装机量达57.4兆瓦,占全球装机总量的9%,目前共有近50个储能项目正在运行和规划建设中。
 
其中,储能在风电场的应用比例为53%,其次是分布式微网项目占20%左右,输配侧的应用占7%。
 
“我国在上世纪60年代后期已开始研究抽水蓄能电站。总体而言,中国对储能重要性的认识不算晚、起步也较早,这是比较可喜的一点。”李冶说。
 
障碍重重
 
虽然储能产业的重要性和发展意义不言而喻,但不少与会专家指出,由于各种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均未解决,因此短期内中国储能产业仍很难实现规模化、商业化发展。
 
李冶说:“中国储能产业在技术、行业标准、应用项目和政策支持四个方面仍有缺失,缺乏政府层面与角度的储能规划。目前储能产业只能说是处于发展初期,远未到理性期与成熟期。”
 
目前中国储能厂商均为技术导向型,绝大多数企业的产品研发还在早期阶段,核心技术有待突破,成规模的企业很少。
 
“储能企业在前期研发阶段的投入都非常大,亟待政府出台完善的扶持政策。”国能电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大龙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储能产业缺乏统一规划,导致各种技术路线并存,行业发展较为混乱。譬如为抢占今后储能市场的先机,当前包括铅炭电池、锂离子电池、全钒液流电池、钠硫电池等在内的不同技术路线的企业都在为自己“摇旗呐喊”。
 
对此,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副会长郭振岩对《中国科学报》记者指出,必须要联合各方力量共同找到未来中国储能发展的佳技术路线,行业标准化的制定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同时,储能产业的成本之也是难以逾越的障碍之一。蒋大龙指出:“储能产业技术经济性仍不够,离真正商业化相差甚远。今后行业具体怎么走我们企业也不是很清楚,产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记者还了解到,由于许多地方政府对抽水蓄能电站的储能功效并不了解,仅简单地理解为发电站。因此为拉动地方“十二五”期间的投资与内需,全国约有十五六个省市已经计划大规模上马抽水蓄能电站。
 
“这是肯定不行的,抽水蓄能电站绝不能在中国遍地开花,它只能充当调节智能电网的角色。在《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中,全国抽水蓄能电站的装机容量只有3000万千瓦。”李冶说。
 
他还尖锐地指出:“当前一些储能企业仍以前几年我国新能源企业发展的方式在推进——就是推出技术、包装企业直到股票上市。”
 
政策扶持走向正轨
 
从去年年底至今,为“拯救”陷入低迷的中国光伏企业,政府推出了一连串扩大国内市场的政策,如《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等。
 
尽管出台政策的初衷并不是为推进储能行业的发展,但却在很大程度上为该行业“添了一把火”。
 
储能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张静对《中国科学报》记者指出,随着国家鼓励分布式能源用户自发自用,今后家用储能系统市场将随之兴起。国家政策对我国分布式微网的建设也将促动储能装机量的大幅增长。
 
就在市场渐露苗头之际,国家层面也在加紧对储能行业政策的研究与制定。
 
据李冶透露,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国家能源局正对储能技术与政策路线图进行研究,将形成在政府指导下的具体规划以及可操作的现实政策,并将加大对储能行业的支持力度。
 
郭振岩也表示,电器工业协会也正在为储能产业的标准化工作而努力。“正在规划的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的指导政策中,储能行业作为智能电网的一部分也在规划范围之中。”
 
李冶强调,在当前储能行业发展初期必须要有标准和认证体系把关,政府在其中要做好导向作用。“绝对不能在一开始就鱼龙混杂,从而误导市场。相关部门要起到扶优扶强、扶正祛邪的作用,引导整个行业走向正轨。”
 
此外,《白皮书》指出,从储能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发展看,“十二五”期间绝大多数的储能项目仍属于示范项目,至少还需10年,储能产业才能逐步实现商业化并开始盈利。
 
李冶认为,储能企业将会比中国风能和太阳能企业走得更加艰难,后者目前的低迷应引起储能企业足够的重视和警惕。“必须借鉴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经验,走出真正有中国特色的储能产业发展之路。”

上一条 上一条:云计算:发改委:将建立云计算服务市场准入制度
相关新闻  储能技术   能源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