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一年前的20个国家及地区市场,第二季度晶科能源已实现了在全球30个国家销售产品。其太阳能光伏产品出货量同比上
二季度或者是我国光伏产业的转折点。
尽管只有少数骨干企业的业绩好转,但整个光伏产业逐渐回暖,却是不争的事实。
对于已在震荡中下行了两年多的光伏产业来说,笼罩已久的雾霾正在逐渐消散。
晶科全面盈利
“这是公司自2011年第三季度以来,首季度实现盈利。”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CEO陈康平难掩喜悦。
其发布的季报显示,第二季度晶科能源总收入17.6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51.7%,同比增长42.6%;净利润为4900万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3.1亿元人民币的亏损相比,增幅达115.8%。
相比一年前的20个国家及地区市场,第二季度晶科能源已实现了在全球30个国家销售产品。其太阳能光伏产品出货量同比上涨了62%,达到489兆瓦。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毛利润率达到了17.7%,而2012年同期为8.4%。
“公司积极拓展全球业务,逐步减少了对欧洲市场的依赖,并在新兴市场取得了更多的成绩。例如中国、日本、美国、南非和印度等市场。”陈康平称。据悉,中国市场占据该公司出货总量的44%,大约25%的销量来自于欧洲市场,而一年前欧洲市场销量约占50%。此外,有将近20%的销量来自于印度、泰国和日本。
在陈康平看来,晶科能源第二季度强劲的财务和运营表现可以持续,有望全年盈利。他还宣布将公司2013年太阳能组件出货量指标从之前的1.2吉瓦~1.5吉瓦上调到1.5吉瓦~1.7吉瓦。
晶科的调,冲破了笼罩产业已久的雾霾。对于已在产能过剩和贸易大战中震荡下行两年多的光伏产业来说,这不啻为一件好消息。
但也不是晶科一家独秀。不少光伏企业今年上半年,尤其是第二季度的业绩都有好转。
航天机电(600151)8月19日披露2013年半年度报告,称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2.10亿元,同比增长77%;实现净利润1.70亿元,同比大幅增加4.72亿元。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第二季度太阳能组件发货量约647兆瓦,环比增加了64.6%;实现净收入4.407亿美元,环比增加了69.4%;实现毛利润5120万美元,而上一季度仅为440万美元。与此同时,其毛利率也由上一季度的1.7%提升至11.6%。
英利绿色能源则预计其第二季度光伏组件发货量将环比增加23%~24%,远于此前10%~15%的涨幅;毛利率约为11%~12%,于此前9%到11%的预测范围。
上调出货量、营收及毛利率预期的还有昱辉阳光(NYSE:SOL)。该公司预计第二季度的硅片和组件出货量约760~770兆瓦,第二季度营收区间为3.65亿~3.75亿美元,其中,预计第二季度毛利率为5%~6%,于此前预期的3%~5%。
东方日升的公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比上年同期增长1553%~2544%,盈利2500万~4000万元。
此前,曾有分析认为,随着光伏行业的整体回暖,2013年第二季度是光伏组件产业的转折点。来自海关和solar鄄zoom研究的数据显示,二季度电池组件的出口企业数量相对于一季度有10%~15%的提升,这充分说明了行业的景气度在整体提升。
而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发布的报告称,今年上半年受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等因素作用,我国光伏行业运行总体情况趋稳,多晶硅产量逐月回升,部分电池企业经营状况有所好转,国内光伏市场稳步扩大。
对此,晶科能源全球品牌总监钱晶也表示,行业的整体情况有所好转。
但也不是所有企业都有好收成。如海润光伏(600401)的情况就不这么乐观了。其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为20.6亿元,同比有所下滑,净利润为-2.54亿元,与去年同期比,亏损还在加剧。
电站开发方兴未艾
“我们仍然看好下半年的表现,动力主要来自于公司组件带来的利润以及电站项目的执行情况。”钱晶表示。
晶科的底气有一半来自于2013年上半年起全球范围内售价的改善。“中国市场和新兴市场的售价不会再是全球范围内低的,而且日本市场出货量的稳定成长,以及中欧问题能较妥善解决,这些都是利好消息。”
与其他众多大型光伏制造商一样,晶科能源已进军下游光伏项目开发领域。第二季度,该公司在中国建成了三座装机总量达55兆瓦的公用事业级光伏项目,此外还有146兆瓦光伏项目正在建设中。据介绍,预计2013年该公司将完成200~300兆瓦的光伏电站项目,目前其项目储备已接近700兆瓦。
“下半年随着在建项目的完成,和已建项目的补贴到位,有希望从电站项目中获得较大收益,并影响到未来几个季度的营收。”钱晶表示。
对此,陈康平也坦言,晶科能源将继续实施从传统的太阳能产品制造商到一站式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战略转型。“公司下游业务的项目开发、项目融资、EPC以及系统运维团队都已做好准备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
事实上,相比上游光伏行业的大面积停产,下游电站的开发可谓是如火如荼。而对于不少公司而言,光伏电站项目为其贡献着实不小。而向下游发展也可能成为光伏业的救命稻草。
航天机电就直言不讳,“自建光伏电站项目实现销售,投资收益及产业链利润得以体现,成为公司利润增长的首要原因。”
对光伏电站颇为青睐的航天机电,上半年新增路条459兆瓦,已出售电站150兆瓦。在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区的光伏终端市场取得突破的同时,该公司还积极开发中东部地区新兴市场。
就在其年报发布当日,该公司还称,为继续支持光伏电站项目的开发与建设,将申请24亿元的30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长期贷款。
“从多晶硅到终的电站管理,光伏全产业链已经铺开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告诉记者,延伸产业链,这也是企业在产能过剩市场下的一种出路。
事实上,为转移传统组件业务的销售压力,不少光伏企业都将目光抛向了利润可观的光伏电站,而随着政府的扶持政策落地,光伏电站回报率的确定性增强,西部地区已兴起了光伏电站开发建设的热潮。
而就在8月22日,国电科技环保集团和招商新能源集团两大央企牵头,联合国电南瑞、保利新能源等成立了光伏绿色生态合作组织。该组织将通过整合光伏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优势,打造光伏电站从设备供应、融资、设计建设、并网服务到运营维护一体化的国字号军团。
除了国字号军团的强势来袭,很多行业外企业也纷纷杀将进来。
7月初,松辽汽车宣布将收购阿克苏舒奇蒙光伏发电有限公司100%股权和新建10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而在此之前,江苏旷达也宣布涉足新能源,试水光伏电站。
产业整合大幕开启
“目前光伏行业整体形势在往好的方面发展,但要解决困难还得两年。”孟宪淦告诉记者说,目前也只是少数骨干企业在好转。
在他看来,虽然大部分光伏企业都免于征收反倾销税,但中欧之间达成的“价格承诺”协议所定的0.56欧元/瓦的价格,使得中方的光伏产品没有了价格优势。
“这仅仅只是个协议,7吉瓦的市场配额完全有可能实现不了,”孟宪淦表示,虽然有承诺,但我们未必就能占有欧盟市场。“台湾、韩国、马来西亚、日本等的光伏产品组件价格还在下降,一旦低于0.56欧元/瓦,我们还是有价无市。”
“目前国内光伏组件价格上涨,很多企业处在满产状态,部分企业的退出释放出一点产能,但主要还是需求激增和市场转暖。”钱晶表示,晶科的产能也上调到全年1.5吉瓦左右,是否会继续扩大,我们还是抱持谨慎的态度。
在业内看来,虽然近期陆续出台了不少政策,但等其执行,还需要一段时间,而且对于各种利好政策能否不打折扣地真正落到实处,业内也心存顾虑。“政策很美好,但关键还是在于落实,”孟宪淦不止一次对本报记者感慨说,当前我国光伏产业大的问题就在于管理体制。
据孟宪淦介绍,今年上半年,多晶硅领域有90%以上的企业都已经停产,只有8家保持生产,其中保利协鑫一家的产量就占70%以上;电池组件方面,在美国上市的七家企业上半年出货量为5吉瓦,占全国产量的45%。“从多晶硅到电池组件,光伏产业已经在走向集中,部分停产时间过长、竞争力不强的企业将逐渐被市场淘汰。”
对此,陈康平也表示,“随着需求量逐渐与供应量保持一致,光伏产业已开始进行整合。”
未来光伏产业的趋势是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至于被广泛提及的产业重组,他并不看好。
“光伏产业的技术依赖性很强,很多企业还是早期的生产线,不值得购买。重组这样的企业只是背包袱而已。”孟宪淦的观点很明确,“不能正常经营就破产吧。政府好不干预,必须要忍痛割肉,把一切交给市场。”
他强调说,作为新兴产业,光伏产业更容易从起点跨入先进水平。“企业一旦扭亏为盈,就必须要抓住这一调整时期,把经营发展的重点放在科技进步上,否则过两年就会被淘汰。过去我们是规模效应,低成本竞争,今后必须要打破这种模式,走向科技创新,形成技术效益。”
上一条:三菱Q172CPUN,A6CON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