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行业运行分析,制定调结构的政策措施
加强装备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和分析,密切关注汽车、船舶、电工电器、机床、工程机械、仪器仪表等重点行业运行趋势变化,加强热点和难点问题研究。研究制定并实施节能环保汽车推广补贴政策、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补贴政策、节约能源及使用新能源汽车车船税减免政策,制定《船舶行业规范条件》,化解船舶行业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10年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产业规模跃居首位,一批重大装备和技术实现突破。尽管我国已经成为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转型升级的任务还很重。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全面部署,装备工业行业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通过管规划、管政策、管标准,着力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创新工作方法,促进装备工业转型升级。
图为装备工业司负责同志在企业调研
2013年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行业运行分析,制定调结构的政策措施
加强装备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和分析,密切关注汽车、船舶、电工电器、机床、工程机械、仪器仪表等重点行业运行趋势变化,加强热点和难点问题研究。研究制定并实施节能环保汽车推广补贴政策、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补贴政策、节约能源及使用新能源汽车车船税减免政策,制定《船舶行业规范条件》,化解船舶行业产能过剩矛盾。
(二)加强行业规划落实,协调出台相关政策措施
按照部“十二五”规划体系总体部署,《民用航空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已于今年5月发布,并召开了规划宣传贯彻会。同时,装备工业司针对已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端装备制造、船舶和“三基”产业等规划,组织开展规划的中期评估工作,积极落实规划相关政策措施。建立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系会议制度,制定《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及相关配套政策。实施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2013年有232家制造企业获得免税资格。继续实施节能环保汽车推广补贴政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补贴政策。截至2013年年底发布了2批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车辆减免车船税的车型目录和2批不属于车船税征收范围的车型目录。配合有关部门推进鼓励老旧运输船舶提前报废更新等政策出台。加大对骨干企业信贷融资支持,组织开展第二批进出口银行重点项目推荐工作,共筛选171个项目。
(三)组织实施重大专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1.组织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2013年安排49个项目,精密卧式加工中心、航空结构件制造装备、可重构全数字档数控装置等课题取得应用突破,开展专项中期评估工作,研究出台相关管理规章制度。大型飞机科技重大专项实施进展顺利,大型运输机已成功实现首飞,大型客机正在开展详细设计,原型机试制准备工作全面展开,C919飞机已获得国内外订单400架。
2.组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
组织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完成新能源汽车工程和航空装备工程等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配合完成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及其关键部件工程、海洋工程装备工程、智能制造装备工程等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2013年支持37个重点项目,开展了专项中期评估工作,城市轨道交通大型综合智能测控系统、煤炭综采成套装备智能系统等一批智能装备成功应用。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考核管理暂行办法》,开展创新工程批项目中期核查工作。
(四)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
颁布《铸造行业准入条件》及公告管理办法,启动开展相关工作。发布《加快推进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行动计划》并贯彻落实。继续开展联合收割(获)机和拖拉机行业准入管理工作。与国家文物局签订《关于共同推进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发展的合作协议》,制定文博保护装备2013项目指南。制定《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办法》和2012年下半年度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报告。组织制定《装备工业领域“十二五”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提出“十二五”后3年标准工作的重点领域和重点标准。协调推进乘用车第四阶段油耗、轻型汽车油耗标识、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安全、国五汽油等重点标准制修订,组织研究制定电动汽车标准法规,协调推进《电动汽车综合标准化》工作。会同欧美日联合制定电动汽车国际标准法规,主办车辆法规协调论坛电动汽车标准会议。开展了装备制造领域首例重大装备验证类科技成果鉴定。配合财政部组织论证并启动实施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重点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专项。
(五)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和宣传工作
开展《智能制造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工作。研究新时期重大技术装备发展思路。完成大型清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的拍摄、后期制作和播出后的系列宣传报道工作。组织编辑《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成果图册》、《国家重大技术装备30年重要文献选编》。组织汽车行业在APEC合作机制中发挥作用,联合美国等国家开展重大议题合作。
2014年工作思路及举措
(一)工作思路
2014年装备工业司工作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紧紧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需求,以重大工程建设为依托,“攻端、夯基础”;以专项政策和产需对接为手段,“促创新、推应用”;以平台建设为抓手,创新行业管理,着力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促进重大装备产品应用示范,推动装备工业转型升级。
(二)重点举措
1.创新行业管理工作
一是贯彻落实农机、船舶、铸造等行业公告管理制度,研究制定民用飞机设计生产基本条件,规范行业发展。二是加强行业顶层设计,强化通过先进标准引领行业发展。开展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考核和管理,通过标准法规加强对行业监管和发展引导。三是加强市场活动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招投标市场秩序,发布行业风险预警数据。四是发挥普惠性政策作用,继续做好重大技术装备税收、1.6升及以下节能环保乘用车和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车船税减免等政策管理工作。五是加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部际协调会议制度,做好2014年我国主办APEC会议的汽车工作组会议有关工作。
2.发挥专项攻关作用
一是继续抓好数控机床、大型飞机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二是加大民用飞机科研计划和技术船舶科研计划的支持力度。三是做好2014年度中央国有资本金预算产业升级与发展专项。四是加快实施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汽车、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及关键部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五是创新专项立项和验收评价体系,强化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探索以奖代补等专项后评价机制,重点支持公共平台建设和关键零部件、基础共性技术研究。
3.推进重大技术装备应用
一是推动落实建立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支持政策,研究建立以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机制。二是开展产需对接,协同推进开展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工作。三是深入开展装备制造领域科技成果鉴定工作,研究建立鉴定公告发布制度。四是加强政策对接,取消可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进口免税政策。
4.建立行业公共服务平台
一是研究专项政策对行业研发中心、检测实验中心的扶持机制,加大对基础共性技术研究平台和检测实验平台建设。二是建立健全与进出口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机制。三是加大装备工业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四是推进建立数控技术、智能技术与装备制造技术相融合的研发平台。五是继续做好汽车油耗标识和公示管理平台工作。
5.加强重大前瞻性问题研究
根据中央精神,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开展创新行业管理的体制机制、新时期重大技术装备发展思路、制造强国战略、智能制造中长期发展战略、汽车自主化发展策略等战略性、前瞻性、综合性的重大问题研究。
上一条:智慧中心:产品从“论吨卖”到靠核心技术赚钱 “沈阳制造”加大智慧砝码